江華地靈人杰,據宋江華邑令童碩孫《邑令題名記》中載:江華縣為馮乘郡,按唐《會要》,文明元年(684年)改云溪,神龍元年(705年)復舊,為道州屬縣。香稻米和苦茶是江華特產,源遠流長,與瑤漢同庚。子曰:“言之無文,行之不遠”。現就江華香稻米和江華苦茶的歷史記載和傳留,拾記如下:
江華香稻米香五里。江華香稻米,又稱香禾米、香米、桐禾。聽老一輩人傳,過去討親嫁女,男方家要用香禾米打糍粑送女方家,有娘粑、爺粑,簸箕大,上貼紅紙,以揚喜慶。江華香稻米曾載錄于二百八十多年前的《湘僑聞見偶記》,為雍正十年至十一年任永州知府的姜紹湘所記。《湘僑聞見偶記》中載:“府內有香稻米,不多得,惟東安、寧遠、永明、江華有之。其米玉色,不甚白,細粒,人飯少許即香,所謂‘長沙好米,其香五里’者,即此種。”中國歷代都把香稻列為珍品,把香米作為貢品,譽稱“貢米”。歷代詩人如杜甫、王維、孟郊、陸游等,都有吟詠香稻的佳句。如唐代大詩人杜甫就留下“昆吾御宿自逶迤,紫閣峰陰入渼陂。香稻啄余鸚鵡粒,碧梧棲老鳳凰枝”的詩句。清同治《江華縣志》卷之十風土、風俗、土產中載:“早稻之品就有十種,晚禾之品就有十六種,其中標明帶香字的就有香律禾。”清同治《江華縣志》卷之十還載:“江華半係瑤人,半係土著,亦有外來入籍。耕鑿業者,山多田少,火種力耕,所產稻米為最,木棉雜糧間之。”1994年《江華瑤族自治縣志》中也載:“水稻品種……主要品種就有二十一種以上,其中帶香字的品種就有香禾粘、香禾糯、香禾和桐禾。”
江華苦茶勝大茗。《神異記》中載:“余姚人虞洪入山采茗,遇一道士,牽三青牛,引洪至瀑布山曰:吾,丹丘子也。聞子善具飲,常思見惠。山中有大茗可以相給。祈子他日有甌犧之余,乞相遺也,因立奠祀,后常令家人入山,獲大茗焉。”大茗,仙茶也。
據湖南省茶葉研究所考證:“江華苦茶作為祭祀貢品,至少已有二千一百年的歷史。”湖南省農科院茶葉試驗站1973年9月15日《紅茶優良品種——江華苦茶調查報告》中載:“江華苦茶原名‘苦萘’,在《爾雅,釋木》中記載:‘木賈,苦茶’謂以味苦著名。”“江華苦茶是我國古老樹種之一,系云南大茶樹的進化型……”江華苦茶有奇特功效,其葉大質軟,芽頭肥厚,外形油潤,湯味純正清香,微苦后甜,清涼可口,經飲耐泡,回味無窮,所含的單寧、咖啡堿、氨基酸等成分比普通茶葉要高,與云南大葉種茶相近。長期飲用有健脾強腎、提神益氣、延年益壽的神功,又有醫治感冒、積熱腹瀉、心脾不舒的作用,還有降壓減肥防癌之功效。1987年江華苦茶被評為湖南省十大名茶之一,也是湖南省一個適制紅碎茶的優良品種,可與國內外優質紅茶相媲美。自2017年以來,江華苦茶連續五年均以公用品牌形象亮相于湖南茶博會。
有詩曰:“江華香稻米中珍,瑤都苦茶飲成仙。千年瑤寨千年品,老樹新枝竟爭先。”一詩囊括江華香稻米、苦茶兩大名優特產,評價亦可謂中肯之言。
來源:江華融媒體中心
作者:李詩璇 韓開琪
編輯:劉翥
本文為江華新聞網原創文章,轉載請附上原文出處鏈接和本聲明。
本文鏈接:http://www.samsungeastchina.com/content/646749/90/126322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