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2日,我縣遭遇特大洪災襲擊,多個鄉鎮遭受不同程度損失,當地第一時間組織開展抗洪救災和災后重建工作,不少青年志愿者紛紛響應投身其中,韋順江就是其中一名。
現場實況:先拿鋤頭,先拿鋤頭挖了,挖松挖松再鏟。鏟完鏟完之后,用水洗了,再給那個消毒液消下毒就可以了。
蔚竹口鄉黃南口村大廟組在這次洪災中受損嚴重,水一退去,村民鐘金娥就叫上親戚朋友一起來家里清理淤泥,爭取早日恢復正常。這天,一名身穿黑衣的年輕人背著一把鏟子來到家里,跟著一起搞衛生,還指導大家清理技巧。
“我認不得他 他看我們各個都在搞,他背著家什就過來了”蔚竹口鄉黃南口村受災群眾鐘金娥說。
這個年輕人就是韋順江,只見他揮汗如雨,鏟土、裝車、倒泥,動作一氣呵成,一下就把清理節奏給帶得快了起來。前來幫忙的戶主親戚開始也不認識他,后來慢慢想起來好像在抖音上見過。
“我覺得好像在抖音上看過,我就問你可是姓韋的,他講是了,我就說你不是那個抖音上經常去搞義務工的嗎我講。”戶主親戚盧臻說。
洪災發生后,韋順江是最先進入蔚竹口鄉支援的志愿者之一,一直奮戰在抗洪救災的第一線,肩挑手扛運送救災物資,清淤開路、轉移群眾,哪里需要就出現在哪里。
“因為我曉得他們需要我們,因為我也參加過很多這種大型的救援活動,我能夠深有體會的感受到他們需要我們的幫助。”志愿者韋順江說。
韋順江是水口人,原來的水口鎮幾乎每年都會遭受洪水的侵襲,對于抗洪救災,他積累了足夠的經驗,這正是蔚竹口鄉不少受災群眾缺乏的。
“來了看到我們不會搞就告訴我們怎么搞,像怎么出力啊,怎么用勁啊,要不然我們不會搞,開始那些鏟子不知道用腳踩,怎么都鏟不了。”戶主親戚盧臻說。
厚厚的淤泥對體力的要求非常高,韋順江幾乎沒休息過,一直在忙個不停,他想著自己多干一分鐘,房屋就會早一分鐘清理干凈。
“他好加毛(努力),我們都沒有力氣,他力氣又大,做事好加毛,鏟了鏟了一翻,我們翻不起沒有力氣。”蔚竹口鄉黃南口村受災群眾鐘金娥說。
作為一名志愿者,韋順江經常出現在最需要他的地方,去年還前往河南鄭州參加過抗洪救災,曾先后獲得“河南省優秀志愿者”“湖南好人”“湖南省最美志愿者”等榮譽稱號。
“在我們正是風華年茂的時候,該做點有意義的事,該做點正能量的事情。以后哪里需要我們,我們都會第一時間站出來。”志愿者韋順江說。
來源:江華融媒體中心
作者:王 輝 潘嘉誠 葉青青 蔣慧
編輯:何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