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您講述★
紅色家書 28歲革命烈士趙鐸心給妻子的信:革命者的我們應該把眼光放遠了看
講述|李柏吉
1939年秋,上海杜行競斌小學新來了一位文質彬彬的數學老師,他叫趙鐸心。趙鐸心,上海人。1942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中共南匯縣路北區委委員、浦東地區特派員等職。心系國家的趙鐸心以學校為陣地,積極宣傳抗日救國主張。1944年春,他加入新四軍淞滬支隊。 在那里,與張瑞芳相識相愛,建立了小家庭。趙鐸心常年四處奔波,回家團聚的時間很少,1945年中秋前夕,在這個團圓的日子里,趙鐸心思家心切,提筆給妻子寫下了這封家書。
瑞君:
后天就是中秋節了。
中秋節是個團圓的日子,可是我們為了人民大眾的解放事業離開已半年了。
我們在工作中、斗爭中,我們都進步了,我們的革命事業也一天天地接近勝利,我們感謝我們共產黨給予我的關切和培養,毛澤東同志英明的領導。家庭是要的,但是做一個革命者的我們應該把眼光放遠了看,弄好一個小家庭,幸福只有少數幾個人享受。我們中華民國也是一個家庭,這個家庭是偉大的,他包括了四萬萬多人和廣大的土地;可是這個家受盡了壓迫和剝削,大多數人民在不幸痛苦中過日子,我們得把這個大家弄好,使得人人有工做,人人有飯吃,有衣穿。革命者應該把我們的愛給全人類,那些無衣無食的窮人。
中秋的晚上,月亮一定很圓,我倆趁此作一反省,檢查我們的工作是否積極,對得起人民和黨。
沒新的東西送你,在這就作為中秋節的禮物,拿這小小東西作為求進步的工具吧!
鐸中秋前二天
這封家書,道出了革命先烈舍小家為大家的偉大愛國情懷,不禁讓人動容。抗戰勝利后,趙鐸心繼續從事的地下工作,1947年11月29日不幸被捕。英勇就義,年僅28歲。
他的妻子沒有辜負他的希望,在艱苦的斗爭中入了黨,最終成長為成熟的女干部。更令人敬佩的是,在趙鐸心的指引下,他的胞弟趙鐸明、胞妹趙如娟、趙雪娟和父親趙關生均先后投身抗日武裝斗爭,成為一個革命大家庭。
趙鐸心(1919—1947)
杜行中心小學現貌(2015年)。趙鐸心工作、參加當地外圍組織“淞滬青年抗日共組團”和讀書會的地方。圖片來源文明閔行
趙鐸心被捕地——青浦李浦橋 圖片來源文明閔行
本期誦讀人:李柏吉,沱江鎮第四小學二年級八班學生,性格活潑,開朗、陽光、自信,還有點小調皮。熱愛閱讀,喜歡打籃球、騎自行車。
來源:江華融媒體中心
作者:李柏吉
編輯:劉翥
本文為江華新聞網原創文章,轉載請附上原文出處鏈接和本聲明。
本文鏈接:https://jianghua.rednet.cn/content/2021/06/09/94844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