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您講述★
紅色家書 焦裕祿子女寫給天堂父親的一封信
講述|羅依依
焦裕祿,一個中國人民熟悉而親切的名字,一個讓人溫暖,令人敬仰,被人熱愛的人。他是人民公仆的榜樣,是中國人民的道德楷模,50多年來,他鑄就的親民愛民、艱苦奮斗、科學求實、迎難而上的焦裕祿精神成為當代中國人寶貴的精神財富。他離開我們已經有50多個年頭了,這五十多年,人們對他的思念一直沒有停息。
1962年,焦裕祿上任河南蘭考縣委書記,誓要帶幾十萬受災群眾擺脫內澇、風沙、鹽堿“三害”,焦裕祿鮮少和家人團聚,沒有給后人留下一封家書,也沒有同家人照一張完整的全家福,這也一直是焦裕祿子女的遺憾。就在焦裕祿離開我們50周年的時候,焦裕祿的子女撰寫了一封特殊的家書,向遠在天堂的父親傾訴無盡的思念。【焦裕祿和“焦桐”的合影】
【焦裕祿(1922年8月16日-1964年5月14日),山東淄博博山縣北崮村人,干部楷模,中國共產黨革命烈士。194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62年被調到河南省蘭考縣擔任縣委書記,1964年5月14日,焦裕祿被肝癌奪去了生命,年僅42歲。圖片來源央視網】
【缺少焦裕祿的全家福,攝于1966年,圖片來源央視網】
【圖片來源央視網】
親愛的父親:
您知道嗎,如今的焦家已經四世同堂,是一個27人的大家庭,這個家庭溫暖幸福。這么多年,您的兒女們是多么的想念您啊!
您去世后,我們過了一個又一個沒有鞭炮沒有歡笑的春節。我們最怕過春節、也最怕清明節。那幾年,每年的除夕夜,母親都是流著淚包一整夜的餃子。大年初一給我們下完餃子后,她卻不吃不喝地躺上一整天。我們心里清楚,母親是在想念您啊!每到清明節,母親手把著我們的小手給您掃墓,她有幾次哭得昏倒在您的墓前,不得不讓人攙著她回家,那情景讓每一個人都心痛。
您的六個孩子,如今最小的也人到中年了。過了不惑之年的我們,同樣也是食人間煙火的普通人。像其他人一樣,我們也面臨著“票子”、“房子”、“孩子”等種種生活中的難題。家中一樣有人下崗,有人待業。雖然也有人當上了“七品”縣官,但大多數都在普通的工作崗位上踏踏實實地工作著。生活中的我們無論過得好與不好,我們都記住您的教誨,靠自己本事生活。我們姊妹6人都是共產黨員,我們都可以無愧地對您說,我們都是您的好兒女。
到明年,就是您的50周年忌辰,這50年來,我們對您的追思常常淚濕衣衫。每每回想起童年記憶中的您,以及您和母親之間的那種摯愛深情,總會在內心深處涌起一股濃濃的思念之情。
如果您活著,您也一定對我們這個四世同堂的大家庭而喜不自禁,酷愛唱歌的您一定會指揮我們一家人高唱《黃河大合唱》吧,我們也會把工作生活的事情常說給您聽聽。
如果您活著,您也會為黨和國家對我們這個小家庭的關心而備感欣慰。習近平主席2009年專門來蘭考,參觀了您生活、工作的地方,還與我們圍坐在一起,親切地詢問著我們工作生活的點點滴滴,習主席說,見到我們很高興、很親切,就像見到自己家里人一樣。
如果您活著,您一定不會離開蘭考。您太愛蘭考這片土地了,一草一木,一溝一壑您都用腳丈量過。現在您所牽掛的這片土地也變得富饒美麗,您愛蘭考的鄉親,他們一定會像走親戚一樣來看您……
可是您走了,已經走了很久了。但我們知道您沒有走遠,沒有走出蘭考。或許您太累了,躺在蘭考溫暖而柔軟的沙丘上歇息。白色的大理石棺柩沒有隔斷我們,我們還能清晰地看到您的影子。
我們想念您,親愛的父親!
女兒
【當年焦裕祿親手栽下的泡桐樹幼苗,如今已長成參天大樹,被人們親切地稱為“焦桐”。圖片來源焦裕祿干部學院官網】
【圖片來源焦裕祿干部學院官網】
本期誦讀人:羅依依,江華一中高一年級2013班學生,陽光、聰慧、自強的她,愛好讀書、寫作、主持、演講、鋼琴、跑步等。小學四年級時,在永州日報副刊版發表了自己的處女作——散文《月亮湖》,鋼琴7級,多次獲得省市表彰。最喜歡的一句話就是“當我坐在那架破舊鋼琴旁邊的時候,我對最幸福的國王也不羨慕!”
來源:江華融媒體中心
作者:羅依依
編輯:劉翥
本文為江華新聞網原創文章,轉載請附上原文出處鏈接和本聲明。
本文鏈接:https://jianghua.rednet.cn/content/2021/06/07/94426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