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路口鎮尖山村位于湖南、廣西交界處,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村子周圍全是石山,缺少水源,尖山村黨支部帶領村民們在石頭縫里開墾出5000多畝水果基地種植玫瑰香柑、臍橙,把荒山變成金山。
2007年開始,尖山村黨支部帶領村民們開墾荒山,村里家家戶戶少則三五畝,多則上百畝,陸續種上了玫瑰香柑和臍橙,目前,全村已經有水果種植戶234戶,種植面積10000多畝,年銷售額達到了4800萬元。
河路口鎮尖山村村民 何滿娥:上面黨領導我們好啊,干部好,帶這我們種起果樹,生活過得越來越好。
2017年,村里一些果樹染上了病蟲害,枝葉發黃,減產減收,村里面臨著優化轉型的挑戰。在取舍之間,村黨支部當斷立斷,到各家各戶做思想工作,鼓勵大家砍掉有病、老化的果樹,改種新的果苗。
河路口鎮尖山村總支書 魏玉發:農戶也意識到黃龍病對這個水果產業的種植技術的考驗,對于一些散的小戶也愿意把土地流轉承包出來給有實力,有種植技術的農戶去種。第二個就是更新一部分品種,像沃柑啊,金秋砂糖橘啊,還有青桃,就是在砍掉的樹上他們愿意種這個品種,也可以推薦種這個品種。
村民莫家還的30畝玫瑰香柑受病蟲害和果樹老化的影響,效益逐年下降。他也下了決心,砍掉了300多顆果樹。
河路口鎮尖山村村民 莫家還:也是下決心啊,黃了就是要砍啊,黃一蔸砍一蔸,不黃那些都要把它長上來,砍了那一蔸就要把秧子補上來,繼續補種。
莫家還在村黨支部的指導下,成了村里改種的排頭兵,通過嫁接等方式對果園進行了優化,改種沃柑。今年是改種的第四年,金燦燦的沃柑壓彎了樹枝,平均每棵果樹掛果50多斤,最高接近80斤,眼看就要開始摘果上市了,村干部來到果園,提醒他注意果樹的承重問題。
河路口鎮尖山村副總支書 唐子雄:你看,這個要給竹子給他撐好來,撐上來,下面給他通風啊,你不給它通風呢,那果子落地了。
莫家還估算自家的果園今年能產2萬多斤沃柑,按市場價能有五六萬元的收入,加上村黨支部這個堅強的后盾,讓他對今后的發展更提振了信心,準備把果園擴種到50多畝。
河路口鎮尖山村村民 莫家還:明年加強,把秧子補進來,補滿來,管理管好些啊,比今年還要更加努力點,前面這片山擴展進來,這片山都是我的,二十多畝全部擴進來。
有了改種成功的模范,村黨支部決定在村里進一步推進,讓村民盡快完成多樣化種植。
河路口鎮尖山村總支書 魏玉發:村委會也是帶著農戶一起,就是盡可能的多樣化發展種植,比如現在我們發展有種植沃柑,將近有十來戶,總得面積有兩百七十來畝,再一個發展種植金秋砂糖橘,這也是一個品種,還有就是種植藥材,百合和石生根,還有就是種植青桃,這幾大類,就是發展這么多的品類種植,也是為讓老百姓的選擇更加多一點,在經濟的發展上更加穩定一些。
尖山村近千畝的農田因為沒有好的排洪溝和灌溉水渠,多年來基本都是雨季受災、旱季缺水,導致收成不好,村民種田效益不高。
河路口鎮尖山村村民 李漢芬:種田就沒得辦法種,一漲水它就淹沒,那到天旱的時候要著抽水抗旱。
尖山村黨支部以問題和困難為導向,向縣農業農村局積極申報高標準農田項目建設,爭取到140萬元項目資金,從12月開始開溝利渠,利用冬季干旱期修建排洪溝、灌溉水渠和機耕道。
河路口鎮尖山村尖山支部書記 何新蓮:今年三月底,這個機耕道和這個灌溉農田的水渠都要完工,我們等今年到開春的時候,這千畝水田種下去就不愁沒得水用了。
河路口鎮尖山村村民 李漢芬:有灌溉,有了水,農民的生活逐步的改善,一個就是交通方便,這個都搞起這個機耕道啊,樣樣都搞起,怎么不方便呢,犁田機啊,收谷機啊都可以跑來跑去。
解決群眾最關心、最直接的難題,讓黨支部、黨員真正成了群眾心中的領頭羊。村黨支部還積極發展年輕黨員,加強支部力量,讓年輕人與時俱進的新思想在村里的發展中發揮力量。近三年,尖山村共發展了4名黨員,12名入黨積極分子,其中80后8人,90后7人,通過新老黨員組隊,帶動全村快速步入小康路。
河路口鎮尖山村副總支書 唐子雄:我們這些老黨員我們在基層是有豐富的經驗,我們用豐富的經驗帶動這個年輕黨員。現在我們村支兩委,基本上的配備干部都是在這個大學生,或者是大專生啊,從這上面去考慮了,現在這個與時俱進吧,現在就是發展年輕黨員,然后發展他們做了黨員,就把他們配備為后一代的這個村干部吧。
河路口鎮尖山村黨總支書 魏玉發:下一步我們村委會還是要鞏固脫貧攻堅的成果,推進鄉村振興,發展產業,黨員先帶頭,促進帶動老百姓的一個發展。
來源:江華融媒體中心
作者:李江輝 蔣林鋒 歐陽小雪(實習生)
編輯:劉翥
本文為江華新聞網原創文章,轉載請附上原文出處鏈接和本聲明。
本文鏈接:https://jianghua.rednet.cn/content/2021/02/18/90017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