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15日江華手機報
2019年4月15日 星期一
農歷三月十一 天氣:小雨轉大雨18℃~24℃
【縣城環境空氣質量日報】
根據GB3095-2012和HJ663-2013評價標準,2019年4月11日0:00時—24:00時空氣質量指數(AQI):29;AQI級別:一級;空氣質量:優。
【導讀】
★中南大學黨委書記易紅率隊來我縣調研
★彭愛華帶隊到我縣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和開發利用”專題調研
★唐偉文帶隊檢查安全生產工作
★碼市鎮召開2019年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工作推進會
★湖南日報、湖南紅網新媒體集團到我縣調研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
★全縣宣傳思想戰線工作會召開
★我縣召開2019年河長制工作安排部署會
【瑤都要聞】
★中南大學黨委書記易紅率隊來我縣調研
10日——11日,中南大學黨委書記易紅,校黨委常務副校長胡岳華率領學校湘雅三醫院、商學院、后勤保障部等有關部門負責人和同志來我縣調研脫貧攻堅工作,市委常委、縣委書記羅建華,縣領導龍飛鳳、黃志堅、陳槐權、艾克海、黎胤、黃守平等參加座談會或現場調研。
10日下午召開的座談會上,首先進行了一系列的簽約活動。
縣長龍飛鳳在會上介紹了我縣的脫貧攻堅工作情況,她指出,六年來,我縣在中南大學的對口幫扶下,精準扶貧工作取得了決定性成效,3月17日,省政府已公示批準我縣整縣退出,這是中南大學大力支持全力幫扶和全縣人民團結奮斗的結果,希望中南大學能一如既往關心支持我縣經濟社會各項事業的發展,助力我縣同步建成小康社會。
會上,中南大學校黨委常務副校長胡岳華介紹中南大學2019年對我縣的幫扶任務和目標,2019年度,中南大學將重點推進教育、產業等方面扶貧工作,幫助改善地區發展環境,協助我縣做好脫貧摘帽的國家級驗收和貧困退出第三方評估;同時幫助我縣統籌銜接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以鄉村振興鞏固提升脫貧成果,努力實現脫貧后可持續發展,加大扶貧減貧領域理論研究,總結學校扶貧攻堅經驗模式,探索新時代高校參與地方經濟社會建設的路徑。
參會的企業家代表分別就技術創新和人才幫扶等方面談了各自的看法和建議。
羅建華對中南大學多年來對我縣的對口幫扶表示感謝,我們將認真總結經驗成果,認真履行合作協議,繼續在中南大學的指導下,突出工作重點,細化工作措施,鞏固好這一來之不易的校縣合作成果,共同譜寫高校支持民族地方發展的壯麗詩篇。
易紅指出,幾年來,學校對扶貧工作高度重視,全校師生獻力獻策、積極參與,全力以赴完成扶貧任務。去年江華全縣成功脫貧摘帽,今年是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的關鍵一年,學校會繼續認真研究江華縣委縣政府提出的意見和建議,及時溝通研討、分解任務、整體落實,為江華全縣經濟社會各方面進一步發展繼續做出中南貢獻。
11日上午,易紅一行深入到駐點扶貧村大圩鎮長山村開展實地走訪調研,先后察看了村里了巷道建設和蔬菜基地建設情況,走訪慰問了貧困戶,并與村里的村民代表進行座談,聽取他們對村里發展的意見和建議。
調研期間,易紅一行還現場觀摩了航空急救演練和縣人民醫院遠程醫療建設情況。(王輝)
★彭愛華帶隊到我縣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和開發利用”專題調研
11日,市政協副主席彭愛華帶隊調研組到我縣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和開發利用”專題調研。縣政協主席陳槐權、副主席吳淑華陪同調研,副縣長陳江濤參加座談會。
彭愛華一行先后來到縣社會扶貧網瑤族織錦·服飾展廳、縣職業中專調研我縣瑤族織錦、瑤族服飾、衍紙技藝等非遺文化產品開發和發展情況。在縣文化宮觀賞了盤王大歌、瑤族長鼓舞的節目展演。
座談中,調研組與縣內參會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在會上深入交流探討我縣各項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現狀。副縣長陳江濤向調研組匯報我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和開發利用工作情況。
彭愛華指出,我縣非物質文化遺產名目多,具有濃厚的瑤族特色,近年來我縣通過各種活動為載體極大推動了我縣非遺的傳承和發展。要求我縣繼續在原有各項措施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大保護和挖掘、開發、推薦宣傳的力度,出臺政策性的保障措施,設立專項經費,多措并舉的爭取社會資金支持非遺名錄的傳承和發展工作;加大接班人培養力度,在全縣范圍內營造濃郁的瑤族文化氛圍,鼓勵全民學瑤語、說瑤語、穿瑤衣、行瑤禮、唱瑤歌;在傳承中勇于創新,推動全縣非遺文化發展步入一個新臺階,擁有更多的優秀文化作品和更大的社會影響力。(蔣林鋒)
★唐偉文帶隊檢查安全生產工作
11日,縣委常委、組織部長唐偉文帶隊到碼市鎮檢查安全生產工作。
唐偉文一行先后到碼市金瑤加油站、永州市錦田木業有限公司、碼市曉彬工藝品廠等企業進行現場檢查,與企業現場負責人深入交流、及時反饋檢查中發現的安全生產問題,并督促其要立行立改,確保安全生產。
唐偉文要求,企業要進一步強化安全生產意識,時刻繃緊安全生產這根弦,在日常生產中狠抓安全生產管理,進一步強化員工安全生產意識,提高員工安全知識技能。同時,要求鎮安委辦要加強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強化服務意識,主動深入企業,積極幫助企業查找隱患、發現問題,確保安全生產工作持續穩定。(碼市鎮政府)
★碼市鎮召開2019年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工作推進會
為深入學習貫徹全縣黨務工作暨脫貧攻堅、鄉村振興推進會會議精神,更加有力地推進各項工作任務的開展。11日,碼市鎮召開了2019年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工作推進會。縣委常委、組織部長唐偉文、縣國有林場場長蔡曜曄等領導出席了會議。
會議傳達學習了全縣黨務工作會暨脫貧攻堅、鄉村振興推進會會議精神,總結交流了各村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工作經驗,解讀了《碼市鎮2019年鄉村振興工作計劃》,安排部署了當前及今后一個時期的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工作。
唐偉文要求:一是要認清當前形勢,振奮精神,重整行裝再出發;二是要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各村(社區)要積極開展巷道建設、空心村整治等工作;三是加大產業扶貧力度,加快推進“四個三”產業扶貧工程建設,把村當作自己的家來建設,千方百計把鄉村建設得更美好。(楊云己)
★湖南日報、湖南紅網新媒體集團到我縣調研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
10、11日,湖南日報社調研組、紅網新媒體集團董事、副總經理、紅網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董事長孔澤平帶領的調研組分別到我縣調研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工作,縣委常委、宣傳部長張恒陪同調研。
調研組一行首先到縣廣播電視臺實地查看了江華融媒體中心的選址、規劃、建設情況。在隨后召開座談會上,調研組詳細地了解了江華新媒體當前的運營情況、宣傳需求,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規劃以及對融媒體中心技術平臺的發展需求。
調研組一行對我縣的新媒體運營工作表示肯定,已經形成了媒體融合的雛形,為融媒體中心的建設打下了基礎,調研組與縣廣播電視臺參會人員在縣級融媒體中心的軟件平臺搭建、功能配備上進行了交流。
張恒指出,江華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工作,他強調,要按照中央、省、市的指示精神,扎實抓好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加快工作進度,著力把江華融媒體中心建設成為主流輿論陣地、綜合服務平臺,更好的發揮輿論導向作用,服務好廣大群眾。(駱彥婷)
★全縣宣傳思想戰線工作會召開
12日,縣委宣傳部召開全縣宣傳思想戰線工作會議。縣委常委、宣傳部長張恒參加會議。
2018年,全縣新聞宣傳工作堅持以“神州瑤都”建設為總攬,各單位和通訊員緊緊圍繞縣委提出的“四大戰略”、“五個打造”為宣傳方向,用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投身宣傳報道工作,向縣內外媒體提供了大量優質稿件,回復了大量的網友關切的熱點話題,有效促進了我縣在中央、省、市主流媒體工作水平的提升,牢牢掌握了新聞輿論工作的主動權、話語權,新聞宣傳工作在全市取得第一名。
會議表彰了2018年度新聞宣傳工作先進單位、優秀工作者、優秀通訊員和優秀網宣聯絡員。張恒為受表彰的先進單位和優秀個人頒獎,他指出,2019年,全縣宣傳思想戰線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緊緊圍繞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這條主線,著力把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引向深入,精心組織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系列主題宣傳教育活動,大力營造決勝全面小康的良好輿論氛圍,切實加強意識形態領域的引導和管理,持續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進一步推進文藝精品力作創作生產,加快文化產業發展步伐,全面加強宣傳思想文化戰線黨的建設和人才隊伍建設。為我縣全力推進“1123456”工程,打好“七大戰役”,力爭真抓實干全省領先,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證和強大的精神力量,以優異成績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李江輝)
★我縣召開2019年河長制工作安排部署會
11日,副縣長、縣河長辦主任黃守平主持召開2019年河長制工作安排部署會,縣直成員單位、鄉鎮、縣河長辦等參會。
會議對2018年度河長制工作進行了回顧總結,對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和研究,并通報了2018年績效考核結果;對2019年河長制工作進行了安排部署。
黃守平指出,一是提高認識,統一思想,把握工作方向;二是強化措施,明確目標,加強聯動,抓好河道采砂、河道保潔、污水處理、河岸綠化等重點工作;三是壓實責任,層層抓好落實,確保各項工作見成效;四是要抓好輿論引導和宣傳,形成全民共同參與保護河道生態環境的意識。(劉翔)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富強、民主、文明、和諧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愛國、敬業、誠信、友善
【文明創建公益廣告】
尊老為德,敬老為善,助老為樂,愛老為美。
【禁毒宣傳】
不發生影響影響較為惡劣的吸毒人員肇事肇禍案事件
【“掃黑除惡”宣傳】
嚴懲黑惡犯罪 弘揚社會正氣
【防范非法集資宣傳】
提高風險防范能力,自覺抵制非法集資。
【溫馨提示】
《江華手機報》由中共江華瑤族自治縣委宣傳部和紅網共同主辦。歡迎社會各界人士多提寶貴意見并提供新聞線索。聯系電話:0746-2330110;投稿郵箱:jhxww123@163.com;客服熱線:0731-82204998。為保證您的手機能及時接收江華手機報,請及時清空內存。(未標注來源的新聞均來自紅網)
作者:江華新聞網
編輯: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