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26日 星期三
農歷閏六月初四
天氣:多云26℃~36℃
【縣城環境空氣質量日報(試報)】
根據GB3095-2012和HJ663-2013評價標準,7月24日0:00時——24:00時空氣質量指數(AQI):28;AQI級別:一級;空氣質量:優。
【導讀】
★王玉清來我縣調研教育脫貧
★社會扶貧網江華中心推進會
★我縣召開基層黨建工作例會
★教育系統開展倡廉助廉活動
★我縣個體老板攜手愛心扶貧
【瑤都要聞】
★王玉清一行調研我縣教育脫貧攻堅工作
22日—23日,省教育廳副廳長王玉清一行在市委常委、縣委書記羅建華,市教育局長張建坤,副縣長黎氫等領導的陪同下深入我縣實地考察調研教育扶貧攻堅及現場會選址工作。
王玉清一行先后深入江華一中、沱江鎮二小等學校和縣規劃展示館、中國社會扶貧網江華管理中心通過觀看圖文資料,聽取匯報等方式調研,并了解學校的師資、教師住房等和扶貧教育的舉措。
座談會上,羅建華詳細匯報了教育脫貧攻堅工作。同時,縣職業中專等相關學校校長、教師、學生就職業教育扶貧、教育扶貧的各項措施、教師幸福感和享受扶貧政策進行了發言。
王玉清強調,在解決學生輟學問題上,不僅要保證貧困學生不能因貧失學,更要確保將因厭學輟學的學生勸回校園,要在端正辦學思想、規范辦學行為等一系列舉措上讓學生愿學、樂學,做到教好一個孩子,脫貧一個家庭,以實現如期脫貧摘帽,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唐世日、李宏林)
★中國社會扶貧網江華管理中心召開工作推進會
24日,中國社會扶貧網江華管理中心召開工作推進會。縣委副書記龍賦云參加會議,并就完善江華縣中國社會扶貧網有關工作進行了指導,對中國社會扶貧網江華管理中心下一步工作進行了安排、部署。
自5月26日正式啟動中國社會扶貧網江華管理中心試點建設工作以來,工作成效初顯,截至7月23日,全縣下載或注冊社會扶貧網手機客戶端貧困戶1.8萬余戶,愛心人士2.5萬余人,發起貧困需求13545條,對接10931條。中國社會扶貧網江華管理中心工作得到了中央、省、市的扶貧部門的肯定。(黃志東、梁天勝)
★我縣召開基層黨建工作例會
24日,我縣召開了基層黨建工作例會,進一步貫徹落實縣委黨建領導小組例會精神,全面盤點全縣黨建工作存在的突出問題。縣委常委、組織部長艾克海出席。
艾克海從全縣半年度的基層黨建工作和考核工作“怎么看,怎么辦”指出,通過回頭看,半年的黨建工作大家都做出了努力,但與實際預期還有差距:一看總結成績要有信心,二看不足要堅持問題導向。艾克海強調,一是要用真心抓黨建。要沉下心去,帶著對事業的責任心,對組織賦予的使命用真心去履行,責無旁貸的抓好基層黨建工作;二是要用真情抓好黨建工作。黨建工作點多、線長、面廣,需要用真感情去抓好基層黨建;三是要用智慧抓好黨建,黨建工作是苦差事,面臨工作任務,要發揮“四兩拔千斤”的作用,用智慧抓好黨建,抓出成效,干出業績、干出精彩;確保圓滿完成各項年度目標任務,促進全縣基層黨建工作再上新臺階。(唐建國)
【為民服務】
★我縣教育系統開展“寫家書-傳親情”活動倡廉助廉
“一封好家書,就好像一劑良藥,撫平久違的心靈!”近日,縣教育工會在全縣教育系統開展“寫家書-傳親情”活動,大圩中心小學老師盤江群如是說。
為充分發揮女教職工在家庭文明建設、家庭助廉中的獨特作用,扎實推進“培育好家風——女職工在行動”主題實踐活動,縣教育工會開展了“寫家書-傳親情”“家庭助廉承諾”“廉政文化進家庭”等一系列活動,讓廣大女教職工當好拒腐防變的“守門員”,家庭文明的主創者,用實際行動加入到反腐倡廉、建設文明家庭中來。同時,在全教育系統通過開展融入“廉政文化”“文明文化”的才藝大賽、文體活動,進一步引導和發揮女性在家庭文明建設、廉潔家庭建設中的獨特作用,形成清廉校風、家風建設的濃厚氛圍。據悉,此次撰寫家書,傳遞親情倡廉助廉活動評選出一、二、三等獎。(唐世日)
★我縣個體老板攜手愛心扶貧
22日,家住濤圩鎮蒼梧村小尖山的莫玉高老人家里迎來了一批從縣城來的客人,給他送來了電視機、桌凳等大量物資,還給他一個裝了8049元現金的大紅包。這是我縣民間愛心QQ群發起的為農村特困戶獻愛心的感人一幕。
莫玉高今年60歲,妻子瘋癲,他收養的女兒莫得榮今年12歲,在鎮中心小學讀六年級。莫玉高年老體弱,家中十分貧困。縣扶貧隊進駐該村后,幫助其申請了貧困戶危房改造。老人靠著政府幫扶的4.5萬元危房改造資金,賣掉了家中唯一值錢的耕牛,建好了房子,但還是欠下一筆外債。得知這一情況后,該縣愛心人士在QQ群里發出募捐倡議,得到了縣內多位個體老板和愛心人士的響應,短短一天時間募得現金8049元,并募集到一批物資。(楊丁香、陳茂智)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富強、民主、文明、和諧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愛國、敬業、誠信、友善
【文明創建公益廣告】
敬老從心開始,助老從我做起。
【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宣傳】
生活中你能做到的環保大事:(1)少使用或不使用一次性用品;(2)隨手關燈,使用節能型燈具,節約用電;(3)拒絕購買過度包裝的產品;(4)隨手關水龍頭,使用節水型器具,不浪費水資源;(5)用洗菜水、洗澡水沖廁所,一水多用;(6)不隨意浪費糧食;(7)雙面使用紙張。
【要聞速覽】
★今年全國自然災害直接經濟損失1704億
民政部25日舉行第三季度例行新聞發布會介紹,截至7月24日,各種自然災害共造成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8330萬人次受災,402人因災遇難,129人失蹤;11萬間房屋倒塌,20余萬間房屋嚴重損壞;直接經濟損失1704.6億元。龐陳敏指出,全國災情與2009-2016年同期均值相比偏輕,主要呈現以下特點:一是暴雨洪澇集中發生且災情嚴重;二是地質災害造成人員傷亡情況嚴重;三是全國風雹災害點多面廣。(央視網)
★湖南本科二批投檔線公布
24日晚,湖南省教育考試院公布了湖南省2017年普通高校招生本科二批平行一志愿投檔分數線。湖南本科二批錄取控制分數線文史類為485分,理工類為424分。在公布的院校投檔線中,多所熱門院校的投檔線直逼一本錄取控制線,甚至高出一本錄取控制分數線。文史類以南京審計大學最高,為579分,超出湖南一本錄取控制線31分。理工類以北京信息科技大學最高,為524分,超出湖南一本錄取控制線19分。(紅網)
◆國家衛計委25日介紹,國內的乙肝疫苗技術和質量跟國外的疫苗沒有任何區別,家長不用糾結。
◆湖南多地紀委嚴查“升學宴、謝師宴”,對借機變相斂財、鋪張浪費、公款宴請等行為,嚴查嚴究,公開曝光,決不姑息。
◆湖南力爭年底前全省高速公路40%的收費車道實現手機不停車移動支付,所有MTC收費車道(人工半自動收費車道)實現手機掃碼非現金支付。
◆國務院法制辦公布《快遞暫行條例(征求意見稿)》,冒領、私自開拆他人等快件將受處罰。
◆國家知識產權局近日發布2017年上半年主要工作統計數據。截至6月底,我國國內發明專利擁有量共122.7萬件,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達8.9件。
◆外交部發言人在談到朝鮮半島問題時表示,武力只會造成更大災難,希望各方都避免采取可能升級局勢的行動。
◆日本研究人員日前研發出只用一滴血就能檢測乳腺癌等13種癌癥的技術,下個月將正式投入臨床研究。
◆近日,伊朗和伊拉克簽署協議,加強兩國軍事與防務合作,包括對抗恐怖主義和極端主義。
【輿情觀察】
★拒絕“演戲式捐款”,慈善呼喚精細化監管
近日,一則《邯鄲一希望小學獲20萬元捐款到手變2000元》新聞引起輿論熱議。網民在批評商家不守信用、傷害廣大師生情感的同時,對當前的一些偽慈善行為以及網絡詐捐事件予以了充分討論。《人民日報》近日刊發題為《慈善的名義,不容假借》的文章指出,打著慈善幌子招搖撞騙,這種行徑的危害不容小覷。只有重拳出擊,才能夠激濁揚清,降低行善的成本,增加整個社會的善意。
>>事件回顧
近日,河北邯鄲新愚公希望小學愛心拍賣會上,一家單位將寫有20萬元的現金支票模型送到校領導手中,但事后僅捐款2000元。當校長詢問能否捐助20萬元時,得到的答復是:不可能。現金支票屬演出道具,不應視為捐款。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以及相關配套法規的密集出臺,我國慈善事業正進入依法治理時代。但是在線下,各種名義的“偽慈善”事件時有發生,個別企業或民間組織打著捐款的旗號,把公益當作秀、誘餌,上演一幕幕“謀私”鬧劇。
>>媒體觀察
愛心捐款可不是演出,意味著承諾和擔當。根據《合同法》,具有救災、扶貧等社會公益、道德義務性質的贈與不得撤銷。2016年實施的《慈善法》也規定,開展募捐活動,應當保障募捐對象的知情權,不得通過虛構事實等方式欺騙、誘導募捐對象實施捐贈。此外,民政部確定了13家慈善募捐網絡平臺,我國互聯網慈善事業開始具備合法的“身份證”。但個體化、差異化的私人公益募捐處于“模糊地帶”,監管力度尚有不足。
>>小編結語
不可否認,民間募捐在一定程度上豐富了慈善的運行方式,具有積極作用,但此作用能否保持,關鍵之一在于其存在的諸多問題能否在法律的框架內得到解決。未來隨著移動互聯網的飛速發展,以支付寶、微信等為代表的移動支付方式的崛起,公益和互聯網還將進一步互相滲透,各類公益組織形態融合加速,社交網絡和圈層社群將成為公益的重要力量來源。未來有必要加強移動端慈善的監管力度,確保信息化時代下網絡公益事業的可持續發展。
【微關注】
★高溫天一家五口插秧 網友稱贊教子有方
暑假期間,城里的孩子多半都待在空調房里玩電腦、玩手機。21日,大暑節氣的前一天,益陽室外溫度超40度,紅網知名網友老松采風途中偶遇一大家子在田間勞作。母親帶著三個孩子插秧,父親負責平整水田。看起來,幾個孩子都不會插秧,但父母并沒有指導,好像也不指責,糾正。老松感嘆讓孩子們體會暑天,體會勞動,體會夏收、夏插的辛勞,家長真是教子有方。
>>網友熱議
網友“昵肅”:參加雙搶勞動,深知糧食生產的艱辛。農村孩子參加這樣艱苦的勞動,受到鍛煉,很有必要。城里孩子有機會也要去體驗一下,很受教益。
網友“楓葉男”:我小時候也是這么過來的。(紅網)
【溫馨提示】
《江華手機報》由中共江華瑤族自治縣委宣傳部和紅網共同主辦。歡迎社會各界人士多提寶貴意見并提供新聞線索。聯系電話:0746-2330110;投稿郵箱:jhxww123@163.com;客服熱線:0731-82204998。為保證您的手機能及時接收江華手機報,請及時清空內存。(未標注來源的新聞均來自紅網)
編輯: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