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華新聞網訊(通訊員 周奕澄 孫悅 薛天涵)為積極響應學校大學生志愿者暑期 “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的號召,探究對鄉村新補教師發展現狀及鄉村教師補充機制的了解,促進農村教育發展,中南大學守望鄉村實踐團鄉村教師可持續補充機制調研隊赴江華瑤族自治縣大圩中學開展了為期三天的實踐調研活動。本次調研以大圩中學新補鄉村教師為主要調研對象,結合問卷調查法和個別訪談法,就鄉村新補教師的教學、生活和心理狀況進行了深入了解。
調研過程中,大圩鎮中學校長向實踐團介紹了本校鄉村教師補充的四種主要途徑,即“特崗計劃”、“定向師范生計劃”、教育事業單位公開招聘制以及縣內教師交換制度。他表示,由于學校周圍生活條件較為艱苦,許多老師往往望而卻步,往年出現過招不滿、沒人來的情況。師資的匱乏,使得教師跨學科、跨年級教學成為常態,其中音樂、體育、美術老師又是最大教師缺口。與此同時,唐校長也向我們指出了近年來學校許多可喜的變化:隨著國家《鄉村教師支持計劃》的落實,師資待遇不斷提高,教學條件有了明顯改善,而中南大學研究生支教團的到來更是為學校注入了新鮮的血液,迎來新的生機。
實踐團隊根據大圩中學教師的不同補充來源,選取了“定向師范生計劃”代表蔣老師、“特崗計劃”代表徐老師和中南大學研究生支教團的劉老師進行了深度訪談。蔣老師去年從湖南第一師范畢業后到大圩中學任教,服務期為八年。談到未來,蔣老師說,“既然選擇了前方,留下的便只有背影”;通過“特崗計劃”進入的徐老師在三年服務期滿后,選擇了繼續留校任教。談及留校原因,“大圩的山我都爬遍了,怎還舍得走?”這是徐老師給我們的回答;支教已滿一年的中南大學研究生支教團的劉老師表示,從摸索與農村學生相處的適宜之路到總結提升教師教學水平的“三項能力”,這一年讓自己成長了許多。即將離校之際,他對學校和學生的不舍之情尤為強烈。當被問及如何才能留住鄉村教師時,老師們一語中的:“留人不如留心”。如何讓鄉村新補教師“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不僅需要國家宏觀政策的支持,更需要通過鄉村環境等的改善,激發鄉村教師對鄉村教育的熱愛和對鄉村發展的關懷,長期支撐鄉村教師“走下去”。
以本次調研為先導,中南大學守望鄉村實踐團接下來將繼續走訪溆浦縣、湘陰縣等地的鄉村中學,以期為鄉村教師可持續補充機制的進一步完善、鄉村教育的健康發展建言獻策。
來源:江華新聞網
作者:周奕澄 孫悅 薛天涵
編輯: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