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屆中央紀委七次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國共產黨紀律檢查機關監督執紀工作規則(試行)》,針對可能發生問題的關鍵點、風險點,把監督執紀的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這是中央紀委加強制度建設的重大舉措,是建設忠誠干凈擔當紀檢監察隊伍的具體行動。《工作規則》的出臺,贏得社會一片叫好聲,有人甚至認為,有了《工作規則》,一切問題都“迎刃而解”了。
然而,NO!中紀委說的很明白,《工作規則》不是紀委的“百科全書”,不可能窮盡所有工作環節、方法和制度,替代所有制度規定。包治百病,一勞永逸的制度是不存在的。這不禁讓我想起了一個寓言故事:
一只小螞蟻感嘆覓食的艱辛,十分羨慕蜘蛛的生活。他對蜘蛛說,你的命真好,只要織一張網,獵物就會自動送上來,一勞永逸,一輩子不餓肚子。
“一勞永逸?”蜘蛛感到很吃驚。“我們的生活里不存在一勞永逸呀!”螞蟻不相信。蜘蛛請小螞蟻留下來住一夜,看看蜘蛛們是怎樣生活的?深夜,小螞蟻打起瞌睡來了。然而,蜘蛛卻忙碌起來,它在網上爬來爬去,把網上的絲一根根全部吃進肚里,然后又把絲線重新從腹部的噴絲口噴出來,一刻不停地從天黑忙到天亮,才把新網織好。小螞蟻很納悶,它問蜘蛛:“你為什么要把網拆了重織?”蜘蛛答道:“如果我不把干了的蛛絲吃進肚子,重新織網,網就沒有粘性,第二天就粘不住飛蟲,我就要挨餓。”小螞蟻又說:“你每夜都要這樣干活?”蜘蛛說:“是的,為了生存,我不得不通宵達旦地干活,從不間斷。不過,我一般都是晚上干活,別人很少看得到。”聽到這些話后,小螞蟻臉紅了,此后,它再也不報怨生活了。
制度是經驗的結晶,是對實踐探索的梳理、提煉、歸納和總結。正如蜘蛛每天都要重新織網一樣,制度建設也要在“解決問題”中不斷提煉完善。習近平曾指出,我們干革命、搞建設、抓改革,從來都是為了解決中國的現實問題。改革由問題倒逼而生,又在不斷解決問題中深化。舊的問題解決了,新的問題又會產生,制度的“籠子”總是在不斷完善過程中越織越緊,制度建設既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可能一勞永逸。
世上沒有一勞永逸的制度,那些把《工作規劃》當作包治百病、一勞永逸的“百科全書”的想法,不僅行不通,而且是幼稚可笑的!
來源:江華新聞網
作者:尹世祿
編輯: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