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瑤家臘肉,是瑤族同胞日常享用和宴親待客最上乘的佳肴美食。據瑤族史書《過山榜》記載,瑤族始祖盤王(又名盤瓠),原居大西北黃河源頭,育六男六女,由于洪荒加戰亂,盤王遂率族人向華南地區轉移,其長子一系便定居于現瑤山境內,繁衍至今。千百年來,此處的盤王后裔們賴以生存的地盤是崇山峻嶺、陡坡峽谷,良田本就稀少,再加上原始的刀耕火種的生產方式又非常落后,其主食雜糧紅薯、苞谷、芋頭、小米等產量不高,難以果腹,于是狩獵野獸飛禽以補食用。每次狩獵后倘分食有余,則腌漬處理后懸掛于火塘上方,讓煙熏火燎使之不斷干化,以備日后食用之需,謂之烘臘肉。所熏的動物,從前皆是獵獲的飛禽走獸,往后逐漸演化為家庭飼養的動物牲畜與家禽,再往后定型為農歷冬至日宰殺的肥豬。由于歷代相傳用此法制作的臘肉系瑤族始祖盤王首創,故名瑤家臘肉。
來源:江華新聞網
作者:江華新聞網
編輯: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