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賽現場。黃志東 攝

評委就位。黃志東攝

沱江鎮選手美食作品展示。黃志東 攝

副縣長黎氫(左二)興致勃勃了解美食文化。黃志東 攝

蔚竹口鄉選手美食作品展示。黃志東 攝
江華新聞網訊(通訊員 黃志東)12月7日下午,江華瑤族自治縣國際農貿港內人頭攢動、熱鬧非凡,“神州瑤都”(中國•江華)2014年瑤族盤王節活動之一 “瑤家十八釀”比賽在這里精彩上演,來自全縣各鄉鎮的25支代表隊參賽,展示瑤家飲食文化的獨特魅力??h領導王常效、黎氫等出席活動。
據說,從前,瑤族只有在過年過節時才能吃上肉,常遇到肉很少、作料很多的情況,于是就想出了把肉“釀”進蔬菜瓜果內的辦法,結果這樣做出來的東西鮮美無比,遠遠勝過單獨的任何一種食材。到現在,每逢佳節和貴賓到來,瑤族人家家戶戶做“釀”的風俗流傳至今。
釀菜做起來也不難。釀料以三分肥七分瘦豬肉或五花肉為主料,這樣的餡心不膩不肥。掏:選好了瓜果等釀材,下面就要掏了。掏法也多種多樣,如果是辣椒之類的小個頭,將蒂切掉,把中間的籽兒挖出來就好;如果是苦瓜、茄子之類的長段兒,就得先切成拇指長的段兒,再掏空;像大蒜、春筍之類的“長條兒”就比較麻煩了,得用牙簽將大蒜、春筍的莖部細細密密劃開,再用力一擠,中間那部分能像燈籠一樣散開。接下來就可以隨心所欲“釀”了。塞:第一步,就是將肉餡塞到選擇的皮兒里頭,注意不要塞得太緊,太緊的餡兒不容易煮熟。如果你選擇苦瓜,只要將肉塞滿就行了;如果你選擇的是“瑤家十八釀”的“第一釀”——“釀水豆腐”,那就十分考驗手藝。首先要將嫩豆腐切成兩半,用筷子將切開面中心的豆腐絞碎,再將肉餡兒慢慢塞進去。最關鍵的是,將肉餡塞進去時,要保證前面不裂開,而后面又有一點點“破土而出”,這樣才能浸入油鹽的味道。
“釀香菇、釀油豆腐之類的‘小球球’,上蒸鍋;釀苦瓜、釀春筍之類的條兒段兒,上煎鍋;像釀木薯之類如餃子般的,上炸鍋;像水豆腐釀之類一碰就會碎的,就只能上燜鍋了。”上不同鍋的“釀”有不同的處理辦法:上蒸鍋的,只要蒸熟,淋上加好調料、勾芡的汁兒就算大功告成了;上煎鍋的就麻煩一點,要將肉餡露在外面的部分煎黃煎香,再加上醬油、辣椒和其他調料放水小燜一會兒;上炸鍋只針對“木薯釀”,一定要用大火高油溫,否則木薯就會黏在一起;上燜鍋,火越小越好。“水豆腐下鍋之后就不能翻動了,上大火一定會焦掉。”在場的比賽選手介紹道。如果想讓“瑤家十八釀”吃上去更鮮嫩,在五分熟時加上一點兒料酒。
瑤家十八釀”是指以水豆腐、辣椒、魔芋、山筍、大蒜頭、油炸豆腐、茄子、苦瓜、牛耳菜、油賴皮、螺螄、米豆腐、香菇、絲瓜、蓮藕、蛋皮、冬瓜、蘿卜等十八種菜肴伴以餡心做成的釀丸。除了“瑤家十八釀”外,瑤家臘味、荷葉粉蒸肉、瑤家野菜也是特色菜。如果走進瑤寨,瑤胞會跳著長鼓舞迎接你,端水請你洗去紅塵,再遞上瑤家的水酒,用真誠的瑤歌敬獻朋友,你完全可以沉浸在瑤家的餐桌上品嘗到瑤家十八釀的美味,感受瑤家人的濃郁的民族盛宴。
下午2時40分,比賽正式進行,通過1個小時的角逐,最終,江華白芒營鎮代表隊獲金獎,水口鎮、蔚竹口鄉獲銀獎,碼市鎮、大路鋪鎮、濤圩鎮獲銅獎,湘江鄉獲創新獎,愛塞麗雅大酒店代表隊獲特別獎,大圩鎮17個等代表隊獲優秀獎。
來源:江華新聞網
作者:黃志東
編輯: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