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十月,豐收十月,歡樂十月,沸騰十月,象千秋一樣在瑤寨的山山嶺嶺上蕩來蕩去,不肯歇息,也無法歇息下來;舞動十月,飛歌十月,溫暖十月,正如春風般在瑤寨人的心里頭舔來吻去,舒展了日子,幸福了生活。瑤寨人就這樣度過他們的好日子,日子里流淌著獨特的民族風情逸韻;瑤寨人就這樣度過他們的燦爛時光,時光中徜徉著獨有的民族風韻情趣。
他們醉在金秋,活躍在金秋,激情舞動在金秋。
十月來了,瑤家人收好了五谷雜糧,封好了谷倉,似乎心閑了下來,似乎可以偷閑一陣子了,可是他們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悅,承襲世代祭祀始祖盤王的傳統美德,三年一慶,五年一樂,聚集一脈男女,搖動長鼓,吹笙歌,唱鼓樂,農歷十月十六日,祭祀始祖盤王―“調盤王”成了亙古不變的風俗遺韻。
但歷史對瑤家人不恭,逼他們過著唯恐山不高,唯恐林不密的惶惶不安日子,迫他們過著居無定所,攀山爬嶺疲于奔命的遷徙生活。他們便三五個寨子,七八個山沖,百十戶人家,組織起來,點燃篝火,揮動長鼓,吹起笙蕭,慶祝盤王節。有時,很難萬眾歡騰起舞“調盤王”,便單家獨戶自過,家家戶戶打糍粑供盤王。解放后,日新月異,終于可以萬眾歡騰,齊慶盤王節啦!
“調盤王”的活動,也因“破四舊掃殘余”之故,擱淺了一些時日。近年來,又遇春風綠大地,不忘始祖祭盤王,重接好了歌舞狂歡的歷史車輪鏈條。瑤家人為弘揚獨特的民族精神,展示特有的民族風韻,按瑤家習俗,以傳統章法,隆重舉行祭祀盤王的大型活動,特別惹人陶醉的是那鼓樂齊鳴,人山人海,喜地歡天的動人情景。
鼓舞跳起來了,男人揮動如猿長臂,在空中瀟灑自如,左伸右展,前翻后滾,似祥云在空中飄逸蕩漾;女人跳起來了,鼓動纖纖玉臂,上下飛舞,左右展肢,婷婷阿娜,多彩多姿,苗條身軀盡顯風流,疑似仙女下凡塵,今日落人間;老人跳起來了,手腳麻利,威風不減當年,如青年似小伙,七十二套動作、文打武打,長鼓舞、短鼓舞,套套輕車熟路,嫻熟超脫,舞步聲如福音繚繞山谷;小孩跳起來了,如山筍般稚嫩的手腳,靈巧多變,因為他們繼承了瑤家人的傳統血脈,浸潤了瑤家人的精神豪氣,加上自身炫麗變化的色彩,青出于藍而勝于藍,是最自然不過的事啦!縣里不論瑤、壯、漢,人們都舞起來啦,成為慶祝豐收的盛會,人間的盛宴,可喜可賀!
龍耍起來了,十幾個精壯的小伙子,著瑤服,系彩帶,踏著鼓樂的節拍,生龍活虎般舞動起來,布龍被他們舞活了。隨著龍珠上下左右翻滾,橫8字,團龍、滾龍、花龍、拜樁、靠背、車輪倒水、龍珠起跳等動作,目不睱接;隊形變化多端,變幻莫測,用龍身擺出“天下太平”、“五谷豐登”的字樣,是他們的拿手好戲,是他們贏得滿場喝彩的技藝!板凳龍,滾珠龍、香火龍,毫不遜色,爭先恐后,躍躍欲試,一展風采。叫好聲,歡笑聲,此起彼伏,樂翻天!
上刀山下火海,鬧起來了,人們目送著一個徒手光腳上刀山的瑤家漢子,瞪大眼睛盯住他登上三十幾級高的梯子,踩著三十幾把利鋒鋒的刀刃,一步步往上爬,真是毛骨悚然,不寒而栗,可刀上的人卻仙人般輕松無事,如履平地,到了頂點,仰天運氣吹響牛角,號聲氣沖霄漢,聲震環宇。此時,炮聲、爆竹聲、嗩吶聲、鑼鼓聲,一齊響起來,慶祝上刀山的勝利!接著下火海,只見那人,口中嘟噥幾句,便赤腳急步趟入熊熊的火溝之中,走出十余丈長的火溝,然后銜火燒得紅紅通通的犁頭鐵…..。事畢,有好事者前往要深究子丑寅卯。但見歷險者哈哈幾聲,伸出手腳,吐出舌頭,絲毫無損,人們膛目結舌,嘆為觀止!
牛砍起來了,十月瑤家山寨“砍牛”的遺風習俗,源遠流長,也是慶祝豐收的一個縮影。砍牛,在江華主要是大路鋪、白芒營兩個鎮的幾個村寨,其它外省市瑤族也有砍牛的風俗。砍牛那天,萬人空巷,可村路上,小溝旁,坡地里,連樹杈上也爬滿了大人小孩。村中選出的20多個從18到30歲的一群處男,穿瑤服,扎挷腿,站成隊列,跟隨村里有威信的頭人,牽著頭戴大紅花的水牛牯,環繞祠堂一周,燒香化紙,擊鼓敲鑼,一路歡騰。進入砍牛場,只聽頭人一聲號令,兩名壯漢一轟向前,揪住牛頭牛角,撬直牛脖。說時遲那時快,只見刀斧手快刀一舉,在空中劃出一個大“八”字,嚯地一聲,手起刀落正中要害,牛脖被砍開一個碗大的口子,鮮血噴射而出,足有丈許高,灑地幾米寬。看似有一種血腥味,可他們面對一頭倒地的水牛牯,隱約能感覺到砍牛祭祖的意義和豐收的歡愉,讓人們看到了一種民族豪爽的性格,一種純樸的民風。
十月的瑤寨,舞動起來了;十月的瑤寨,沸騰起來了;不夜村,不眠夜,成了瑤寨里三沖十八嶺的美景和輝煌,成了瑤寨人幸福生活的真實寫照!
十月暖陽,照耀瑤鄉,照進瑤家,溫暖瑤家人的心懷!
來源:中國瑤族攝影網
作者:孫春濤
編輯: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