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17日,新當選的國家總理李克強召開記者招待會,會場沒有擺放鮮花。整個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會議用餐提倡“光盤”行動,會議文件實行無紙化“電子閱讀”,代表委員紛紛給自己的瓶裝水貼標簽……一個個細節(jié),向全國釋放出改變作風,厲行節(jié)約,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從現(xiàn)在做起的強烈信號!
作風問題關系人心向背、關系政權存亡。其實,如此重要的問題,往往由一件件小事決定。抗日戰(zhàn)爭期間,愛國華僑陳嘉庚親自率領南洋各屬華僑籌賑會慰勞團回國慰勞祖國抗戰(zhàn)軍民,蔣介石撥八百銀元專款熱情款待,毛澤東用鄰居老大娘送來的一只老母雞招待,陳嘉庚根據(jù)自己在重慶和延安的所見所聞,作出了正確判斷:中國的希望在延安,得天下者必是共產(chǎn)黨!
工作作風非小事,一舉一動顯品行。朱德的扁擔,見證了偉大的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朱德同志與戰(zhàn)士們同甘共苦的情懷。趙一曼的粗瓷大碗,講述了一位革命干部嚴格要求自己,關心別人,愛護同志勝過自己的高尚品質(zhì)。
天下大事、必作于細。干部作風是通過具體的行為表現(xiàn)出來,是細節(jié)累積的結果。很多時候,群眾對政府部門、領導干部的評價,都是感性的,領導的講話方式、出行細節(jié)這樣一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最能給群眾留下直觀的印象。習近平總書記到廣東省調(diào)研時不封路、吃盒飯的細節(jié),贏得一片贊嘆聲。山西省運城市紀委副書記梁雨潤為群眾解決了一件又一件的小事,被群眾稱為“百姓書記”。
改進作風必須從小事抓起。小事里面有責任。對待每一件簡單事、平凡事要心懷敬畏,充滿激情,做到干一行、愛一行、鉆一行。要精其術、竭其力、樂其業(yè),不拘泥于以往的經(jīng)驗,不照搬別人的做法,立足小事,注重細節(jié),始終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tài),努力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業(yè)績。小事里面有人心。要想老百姓所想,急老百姓所急,把解決好老百姓普遍關心的行路難、入學難、就醫(yī)難等問題當作最重要的事,才能順乎民意,廣得人心。干好小事能出大成績。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神十”飛天,“蛟龍”下海,他們都是由幾千萬甚至上億個零部件構成的,只有每個零部件都質(zhì)量過關,才能保證實驗成功。
堤潰蟻穴,氣泄針芒。腐敗的缺口往往是從小事、小節(jié)打開。小事不注意,小節(jié)不檢點,在推杯換盞中放松了警惕,在小恩小惠前喪失了原則,最后鑄成大錯,滑向犯罪的深淵例子并不鮮見。每一個黨員干部對待自己身上的小毛病、小錯誤,要特別慎重,防微杜漸,始終保持自警、自省,慎獨慎初,筑牢拒腐防變的防線。
[編輯:黎實]
來源:江華新聞網(wǎng)
作者:尹世祿
編輯: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