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在神州瑤都城里,久聞徐紹良先生書法字體十分了得。在一個秋高氣爽、丹桂飄香的日子,筆者慕名拜訪了這位在江華書法界頗有威望和影響力的人物。
一走進徐紹良所住的華苑府第,一股筆墨清香和書卷氣息迎面撲來。只見他書房四周的墻壁上,掛滿了他寫的各式各樣書法。我一邊接過老人泡的綠茶進行品茗,一邊傾聽他有關翰墨筆苑的人生經歷。
徐紹良1932年9月出生在沱江鎮星橋村三組一個瑤家小屋里。他在本村讀小學,在陽華鄉中心校讀高小,在江華縣中讀初中,后考到零陵平實中學讀高中。由于徐紹良自幼聰明,學習悟性高,上學時曾出現3次跳級,以至于別人的十年寒窗苦讀,他僅用了八年半的時間就修完了學業。
那時上學堂讀書需用毛筆寫字,徐紹良對中國博大精深的書法藝術產生了濃厚興趣,先后保存、收藏、臨摹過近代曾熙(當時與李瑞清在全國有“南曾北李”之稱)、何維樸(何紹基孫子)等人的書法,并從小受曾祖父徐南山(當時有相當高的書法造詣)、徐敏(參加中國最后一屆科舉考試考中選拔,相當于舉人)等人的言傳身教。從沱江徐家大屋走出去留過洋、后來成為國民黨少將軍官的徐棻是徐紹良從事書法影響特別深的一個人。徐棻分別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先后二次到沱江星橋避難,二次都住在徐紹良家,且每住就是一年多。閑來無事的時候,他就教徐紹良書法,并講解其中的要點、方法及書寫技巧。特別是在隸書方面,徐紹良深得徐棻真傳。
徐紹良讀書畢業,正好趕上江華和平解放,他從此參加工作,走上了革命道路。徐紹良總結自己43年的工作生涯,他說:一半在課堂教書,一半在搞行政事務。他先后在橋頭鋪區、沱江區、大路鋪區、貝江區工作過。歲月悠悠,世海茫茫,不管當時政治風云如何變幻,他始終沒有離開教育崗位,也始終沒有放棄自己鐘情喜愛的書法藝術。
通過不斷的刻苦鉆研和孜孜不倦的探求感悟,天長日久、滴水穿石,徐紹良的書法逐漸達到了爐火純青、隨心所欲的境界。特別是他的沙體鋸齒形書法自成一家,且能做到一幅書法作品,相同的筆法各不相同、各具風韻,其書法的“精、氣、神”及飄逸俊朗風格達到了相當高的藝術價值,其楷書在江華獨樹一幟,鮮有人能出其左右。
由于徐紹良書法功底深厚扎實,同時深得名家真傳,并不斷研習揣摩何紹基、曾熙等前人的書法字體,通過六十年書法功力的積累沉淀,終成一方赫赫有名的書法大家。1993年四川省巴中市經所在省人民政府批準,籌建川陜蘇區將帥碑林,面向全國征集楹聯、書法碑文。徐紹良心情十分激動,精心創作了一幅“南昌旗井崗火長征路窯洞燈斗地戰天驅逐虎豹光華夏、金沙水岷嶺冰大渡橋沼澤雨出生入死改造乾坤耀錦年”的楹聯,用心書寫后署上款,投寄到巴中市這個全國最大的紅軍將帥碑林,不久就收到了組委會的碑文采用通知。如今,縣人民醫院大院“醫者仁心”、縣一中圖書館前“勵德”、盛園小區路口“盛園”以及橋頭鋪鎮下蔣村、大路鋪鎮瑯下村、八洞村等地的風景園林石、村碑村坊上都刻下了徐紹良的書法印記。江華地理標志性建筑——豸山寶塔碑文、對聯都留有他的書法墨寶。縣內一些瑤族服飾刺繡廠也紛紛邀請徐紹良為他們的服裝式樣設計書法字體,就連廣西桂林市赫赫有名的“全景山莊”牌匾上的幾個字也出自于徐紹良所寫的書法字體。徐紹良書法在2002年9月“唐宋杯”全國書畫大展中榮獲銀獎,入編《當代書法藝術家精品大典》;2004年8月,在紀念鄧小平誕辰100周年暨慶祝建國55周年全國書畫名家邀請展賽中榮獲金獎;2004年,在廣西桂林市舉行的“炎黃杯”鄉情友情親情國際書畫邀情展賽中榮獲金獎;2005年6月,作品入選《紀念紅軍長征勝利七十周年中華書畫名家作品集》,并經評委評選榮獲銀獎;2005年8月,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舉行的中華書畫藝術展中榮獲銀獎,作品捐贈給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作永久收藏。這些全國性殊榮無不彰顯了徐紹良非凡的藝術功力和深厚的書法底蘊。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如今年逾八十高齡、身為中國老年書畫研究會會員、省(市)書協會員的徐紹良仍在翰墨筆苑中辛勤耕耘,他要把自己在人生長河中積淀最成熟、最具有藝術魅力的書法展現給世人,為后代留下彌足珍貴的書香墨寶。

徐紹良

七律二首

雨霖鈴

卜算子•詠梅

陋室銘
[編輯:黎實]
來源:江華新聞網
作者:鄭萬生
編輯: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