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聞中國四大古鎮“南有黃姚,北有平遙,東有周莊,西有鳳凰”,從地圖上得知黃姚位于廣西昭平縣的北面,地處漓江下游,趁著假日,邀幾個朋友驅車前往。 映入眼簾的黃姚是那靜謐的用青石板鋪設的街巷,緩緩延伸,古韻猶存,引我們徑直前行,幾分驚喜,幾份浮躁,竟在這踱步聲中悄然隱去。從瘡痍的檐瓦、斑駁的墻磚、褪色的壁畫和那還保持著原始神韻的宅院中可以看出古鎮歷經的滄桑歲月,而那從明代進入清代再走入現代的青石板路竟被時光打磨得平滑如鏡,圓潤細膩,宛若千年滋潤的溫玉,透出質樸的光芒。
輕輕走在方方正正的石上,細細數來,傳說中整個黃姚鎮石板街由99999塊尺寸相當的青石組成,鋪設街道使用的青石板是由工匠們開山鑿石,運回鎮里,然后鑿成平平整整的石板,再把這些石板連在一起,鋪在地面上,石板之間不用任何粘合物,全靠石匠們鑿出的準確尺寸讓它們相互之間緊密吻合!導游說中國人習慣在建筑中用數字來寓意吉祥、尊重、圓滿、完善等意義。根據傳統陰陽學說,在所有數字中九為至尊,而石匠們希望通過運用數字來寓意黃姚的幸福吉祥。我不禁感嘆腳下一塊塊默默無聞無語質樸的石板下暗藏的玄機。
曲曲折折幽深的巷子,細細的雨絲,我似有一種錯覺,仿佛自己是那著一襲紫衫的丁香女子,撐著油紙傘緩緩行走在凡塵的邊緣。身邊厚重的木門上古色古香的銅環用無聲的姿態透露出隱隱約約的威嚴,一時竟無人在此大聲喧嘩,生怕驚擾了先人。
走累了,信步到路邊的小賣部品嘗現磨的豆腐花,晶瑩剔透,還是溫熱的,鼻間嗅到淡雅的豆香味,桌上是細細拈碎的紅砂糖,瓶子里是濃濃的姜糖水,依自己的喜好放多放少,入口即化,味道純正!
當我們問起黃姚的特產時,老店主便指著柜臺上的豆豉和黃精說這是古鎮的金字招牌。在清代,豆豉就作為朝廷貢品,民國時便蜚聲海內外,其實做法也與其它地方相似,只是村里的仙人古井水含有多種人體所需的微量元素,這自然是制作黃姚豆豉的關鍵。而那九制黃精則在光緒年間就被慈禧太后指定享用。
說話間,好客的店主夫人已做好了飯菜邀我們入席,農家放養的土雞熬出的湯純白醇香,現釀的豆腐潔白如凝脂,野生的蘑菇清甜細膩,后院的蔬菜新鮮脆嫩,一桌菜聞來香氣撲鼻,看起來色美味佳,別有一番滋味。
飯后,我們掏出錢來交伙食,店主推脫不得,象征性地收了油鹽錢。我們隨即買了些特產,2元一袋的豆豉,2元3袋的野菊花……
[編輯:黎實]
來源:江華新聞網
作者:劉莉
編輯: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