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你放下電話趕緊去買鹽,買得越多越好。”一大早,楊燕就接到兒子從廣東東莞打回來的電話,兒子在電話里的聲音很急促,好像馬上就要發生什么大事一樣。
楊燕有些意外,就急切地問:“買鹽干啥?”兒子說:“媽,您就別問了,現在我這里所有的人都在搶購,這附近的超市已經買不到鹽了,我等會要去更遠的郊區碰碰運氣呢。”
楊燕還是沒明白兒子的意思,總要刨根究底:“沒事兒買那么多鹽干什么,又不能當飯吃,當湯喝。”兒子在電話那頭有些不耐煩了:“您先別問那么多,趕緊去買吧,我晚上再給您解釋,就是現在給您解釋,您也一時半會兒聽不懂。”兒子還說:“別告訴其他人,知道的人多了,反而自己買不到了。”
兒子掛掉電話,楊燕心懷忐忑,她不知道到底發生了什么事,城里人怎么突然搶起鹽來了。可是楊燕轉念一想,城里人學問大,懂得的東西多,要搶購什么東西總是有道理。再說,兒子是不會騙自己的。想到這兒,她簡單地收拾了一下,帶足了錢和手提袋就匆忙出了門。
出了門的楊燕沒有直接踏上去鎮上的小路,而是猶豫了片刻,返身往村后走去,她要把這個好消息告訴盤向東。她和盤向東家處得不錯,尤其盤向東會說話,見了面總是先夸一陣楊燕的兒子有本事,說什么同是大學畢業生,有的人回家務農或外出打工了,可是她的兒子不但落戶到城里,而且還在城里買了房子。這話楊燕愛聽,兒子的確是她的驕傲。
所以,她愿意把這個好消息給盤向東分享,說不定盤向東又會對她的兒子一陣猛夸呢。楊燕走得很急,腳步卻努力邁得很輕,整個人就顯得鬼鬼祟祟的。
去盤向東家要經過李秀的門口,走到李秀門口,她的腳步更輕了,像過地雷陣那樣小心翼翼,這件事兒她不想讓李秀知道,她煩她。這主要是因為李秀嘴巴大,啥事都往外說,她的一張嘴就像個廣播站,一天到晚地發信號,無非是張家長李家短什么的。最讓楊燕反感的是她竟給人說,自己的兒子留在城里不是自己的本事,是找了個城里媳婦的緣故,還說什么“倒插的楊柳不是柳,倒插門的女婿不是人”的怪論。就憑這點她也不會讓這樣的好消息給她分享。讓她后悔去吧,想到這兒,她忍不住嘿嘿地笑起來。
讓楊燕頗感心安的是,此時的村子很安靜,除了雞鴨鵝在小巷溜達,并沒有看到村里的人。否則,真要是遇見人了,自己是說還是不說呢,說吧,人家買到了,恐怕自己就買不到了,不說吧,這都是低頭不見抬頭見的鄰居,這怎么好意思呢。
“他向東叔,他向東叔。” 來到盤向東門口,楊燕壓著嗓子喊,屋里沒人應答。老東西睡得真死啊,算了,我還是多買些吧,回來分給他幾包,省得把李秀給喊醒了。楊燕這樣想著。
上了去鎮上的路,人流就多起來。楊燕看到自行車、電瓶車、摩托車一輛輛從身旁魚貫而過心里就緊張,他們該不會都去搶鹽的吧!想到這兒,她真后悔當初為什么不學騎自行車,這要是鹽都被別人都買光了,自己咋辦呢。可是她仔細一想,他們應該還不知道消息呢,想想看兒子才打回電話,離鄉下這么遠,消息不可能傳得那么快。這樣想著,心里平靜片刻,可是看到人流越來越多,心里又不踏實起來,好在她現在是離鎮上越來越近了。
可是,就在楊燕揮汗如雨疾步如飛往鎮上趕的時候,她卻看到不少人開始從鎮上返回,按道理說這集市剛開始,人們不該這么早回來。正疑惑著,楊燕看到盤向東和其他的村人各背著個尼龍袋一路眉飛色舞聊著笑著往回走了。她還看見李秀也在其中,她一路走還不忘用自己的藍格子手巾抹汗。
等他們看到楊燕,先是愣了一下,然后說:“你咋才來呀,街上的鹽早就被搶光了”。楊燕一聽腳步就有些踉蹌,她想說些什么,不知道從何說起,可是,她什么話也沒有說出來,就哇一聲捂住臉蹲在地上哭起來了。眾人趕忙上前勸說,而楊燕像撒潑的孩子,絲毫沒有停止的意思。眾人無奈,只能悻悻地走了。
楊燕就是這樣從鎮上哭回來的,她不知道這到底是咋回事,怎么大家都比她知道得早?為什么這么多人去搶鹽卻沒人告訴她,這不是大家商量好的欺負自己嗎!楊燕越想越委屈,越委屈眼淚越多。
當她有氣無力地回到家門口,立刻停住了哭泣,她看到自己的門前鋪著一條藍格子手巾,手巾上整齊地堆放著一袋袋食鹽,足有15包之多。
就在這時,楊燕口袋里的手機響了,是兒子打來的,兒子的聲音跟先前一樣急促,他說:“媽,鹽買了嗎,要是沒買就別買了,剛才網上和電視上說了,沒有食鹽賣是謠傳。”楊燕一聽立刻又哭起來了,電話那頭兒子一直在喊:”媽,你怎么了,你怎么了?”
[編輯:黎實]
來源:江華新聞網
作者:李榮喜
編輯: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