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小的時候家住河邊,那潺潺的河水,日夜奔流著,象外婆永遠說不完的古老神話。外婆說那水的源頭一條至桂林叫瀟水,一條至湘江就叫湘水,而包圍我們縣城的則是后者。外婆家的吊腳樓在水中打下木樁,搭著木頭,鋪上木板,蓋了木皮,嗅著純凈的空氣味便能進入夢鄉。
上小學了,我們沿著長長的護堤壩去學校,放學了,踏著涼涼的溪水回家。漲水的時候也是大家最手忙腳亂的日子,因為地勢矮的房子里會進水,瓶瓶罐罐或者鍋子床板都會順水而漂,我們會幫著大人收拾雜物,會發現平時找不到的東西一下子被水沖了出來,或者是河里的蝦和蟹不小心鉆進了你的手心足底,小孩子絲毫感覺不到洪水的肆虐,只覺得一份驚喜和快樂充斥著整個神經。
只是有一次,同伴中的草兒因為幫別的小朋友撈涼鞋而永遠的沉入了水底,于是我們被老師和家長們剝奪了在河邊嬉戲的權力。也讓我從此以后遠離了河邊遠離了湘江,不再赤著腳行走在圓潤的鵝卵石上。
中學時,家住瑤山里的舅舅來借錢,因為洪水,山體滑坡,房屋被沖垮了。大人詛咒天災無情的同時,我也恨上了湘江,為什么這條母親河不會保護自己的孩子呢,為什么要一次次傷害自己的臣民?
我忘記了“父母在不遠游”的千古訓言,我辭別了家人和朋友,遠走他鄉尋找夢中的伊甸園,我以為離開湘江,離開這條給我們帶來惡運的不祥之地,我就能重新找到我的幸福和快樂。但我忘記了,我的身體里流著這塊滄桑土地上的血液,無論走到哪里,我都走不出對家鄉的思念和牽掛。
自古有句話便是“湘女多情”,淚痕斑斑的湘妃竹便是娥皇女英的化身,我也一樣,在湘江邊長大的我依然鉻上了重情的印記。
在深圳領略了都市的繁華,在北京見識了雪舞的風光,在云南體會了山水的景色,在大連經歷了波濤的洗禮,在西藏傾聽了白云的心聲……我才發覺,浪跡天涯的游子無法抹去心靈最深處的呼喚,當田邊飄過故鄉的云,它不停的向我召喚時,我飛一般回到家,回到了總讓我日夜牽掛的湘江邊。
我驚喜的發現,往日的洪水再也不見了。老百姓用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利用這條河的資源建造了發電站,種植了漫山遍野的林木,屹立山頂高聳入云的紅豆樹,伸張的樹冠,挺直的腰桿,守望著家鄉人民的變遷。
呵,這就是我夢中的湘江哦,那河流依然清澈,那沙灘依然寬闊,那河二邊依然郁郁蔥蔥,太陽照射下,云霧繚繞,露珠滋潤!
[編輯:黎實]
來源:江華新聞網
作者:劉莉
編輯: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