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子嶺瞭望臺,我們終于登上來了,向全國勞模余錦柱學習。這里海拔1400多米,確實夠尖的,在登最后高峰時,峰頂真的是一個很尖的三角錐形。在登上峰頂的最后幾百米,“行百里者半九十”的勵志標牌,恰恰在這關鍵時刻出現(xiàn)在眼前。此時的我已是渾身“難汗”,有進的氣沒有出的氣了,我使出最后一點力氣登上了瞭望臺。經過兩個多小時的跋涉幾乎全身濕透,休息片刻后,放眼山下,頓覺豁然開朗,“一覽眾山小”,層層疊疊的如黛山巒,濃抺淡妝正相宜,似白練的公路伸向遠方,也有層層梯田,依稀的村鎮(zhèn),美麗的景色自然天成,自然天成?不!這全都是林農的勞動成果,這田是老祖宗開的,這樹是咱老百姓種的,房屋是老百姓自己建的,這如畫的風景是老百姓用自己辛勤的汗水畫就的。這如畫的風景最怕的是什么,那就是森林火災,誰來護衛(wèi),就是森林的眼睛——尖子嶺瞭望臺,就是我們所在的地方,它俯瞰50萬畝森林,是“華南之肺”,天然氧吧,更是數十萬林農的命根子。目下的山有遠有近有高有矮,而對于居于山下的林農,都是大山啊,到山上勞作走山路都要走個把小時,甚至幾個小時的,一旦失火,撲救困難,后果難料。山巒是遠近高低,就如人生的起伏,瞭望群山就是在瞭望著自己的人生,看過周圍山巒風景遍并照了一些相,聽全國勞模余錦柱介紹了他的先進事跡,并重溫了入黨誓詞,當大部分同志還沉浸在亢奮的情緒中時,我的思緒已飛向了遠方……
現(xiàn)在看到的風景新奇壯觀,這樣的新鮮感也就是一陣子,你在這里呆上一天又感覺怎樣,三幾天幾十天呢,幾年呢。在這大山之巔連講話都沒有人和你講,嘴巴都會“漚臭”。還有生活起居,吃水要到山下去用塑料桶一桶一桶的往山上背,柴米油鹽都是肩扛手提,我們空手上山來都渾身被汗浸透,你吃得了這種苦嗎。今天的天氣還算不錯,如果連綿陰雨數十天呢,大雪封山數十天呢,烈日曝曬幾十天呢。登得起QQ,上得起網嗎。山上會有很大個的花腳蚊子嗎,有可怕的蛇嗎,還有其他的蟲豸野獸嗎。
瞭望一詞,意為登高遠望,在這里“瞭”字就是明白的意思,本身就是帶著一種強烈的責任感的。一是要登高,二是要清楚明白的遠望,三是要將所望的及時記錄,有意外情況要及時上報。首先要看得明白,從近到遠從遠到近都要仔細觀察,認真分析。更重要的是及時報告情況,便于有關部門及時采取有效措施處理好。
尖子嶺瞭望臺瞭望的是群山,是遠近的村鎮(zhèn)。瞭望的主題是森林火情。森林的火災最要緊的是“打早打小打了”,因為山高、嶺陡、林密、草深,一旦形成了林火,撲救的難度是很大的。那么預防火災護森林佑最有效的途徑是及時發(fā)現(xiàn),起火之初,能得到及時報告,第一時間組織勞力,及時撲滅。
瞭望臺面對的山巒高低遠近,不也正折射了人生的起伏不定嗎。人生有順境也有逆境,有跌宕起伏,有得意也有失落,有陽光的一面也會有暗淡的時點。我們克服困難登上了尖子嶺,這一路走來對于我們來說不也是很受用的了嗎!今天我們登上了海拔1400米的尖子嶺,很有成就感了。但山外有山,比這更高的山還多的是,我們又有信心有能力去征服嗎。在漫長的人生路上,我們在攀登著一座座“山峰”,你的下一座山峰在哪里,你準備好了嗎。
瞭望,是簡單的重復,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守望著山下的50多萬畝森林。看山上的樹木成長了一撥,砍伐了一撥,又新種下了一批。十年樹木,歲月在瞭望中逝去,34年的歲月,一萬多個日日夜夜,延長的是多少年來無重大森林火災的記錄。在這樣一又森林“眼睛”的守護下,群眾在山上安心勞作。“靠山吃山”的林農,對瞭望臺上的余錦柱是發(fā)自內心的感謝,感受的是他的大愛之心。
尖子嶺上的堅守,平凡中的偉大,已不用多說。品味的也正是工作的辛苦,生活的清苦,環(huán)境的艱苦。我心里想的是:我一定盡快再上來一次,好好體驗一下瞭望臺上的生活,體味一番清廉孤獨與寂寞,再收獲一縷人生的感悟。
[編輯:黎實]
來源:江華新聞網
作者:唐甲生
編輯: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