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摩托車代步成了普遍現象,特別在農村地區。摩托車與日俱增,給人們交通帶來便利的同時,伴隨而來的是高違法率、高事故率;無證駕駛、駕駛無牌車、超載、超速、酒后駕駛、駕乘人員不戴頭盔、沖紅燈、未投保交強險等交通違法現象的發生。涉摩違法行為,嚴重擾亂正常交通秩序,涉摩交通事故不斷上升,給國家和人民生命財產造成極大的危害,甚至引發攔車、堵路、聚眾鬧事等群體性事件,給社會穩定帶來了巨大壓力。摩托車管理問題已成為當前我縣交通管理中最為突出的問題。
一、摩托車嚴重違法行為的現狀及產生原因
目前,全縣機動車保有量7.4萬臺,其中摩托車保有量6.87萬臺,駕駛員6.6萬人。摩托車占機動車保有量92.8%以上。2011年,縣交警大隊查處的一般交通違法行為中,55%以上是涉摩違法,年內轄區發生的交通事故中,涉摩交通事故要占事故總數的92.6%,涉摩交通事故死亡人數要占交通事故總人數80.9%。摩托車嚴重違法行為和涉摩交通事故增多非一朝一夕之事,它是隨著摩托車擁有量不斷增大,而交通管理手段日顯落后才得以滋生蔓延的。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無證駕駛。無證駕駛摩托車違法行為在農村廣泛存在。造成無證駕駛的主要原因:一是由于農村和山區的警力不足,管理力度不夠,安全宣傳、教育管理難以到位,群眾法制觀念和安全意識淡薄,大部分群眾特別是農村群眾既想購買摩托車圖方便,又不想花錢,不去考取駕照,像騎自行車一樣使用摩托車。二是一部分群眾抱著僥幸心理,認為交警很少對偏僻道路和農村道路進行路查,有沒有駕駛證都一樣,所以不愿考取駕駛證。三是摩托車在鄉村便道均可通行,而且轉彎、調頭輕便靈活,騎車者在遇交警檢查時,容易變更道路,脫離視線,輕易就能逃脫。執勤交警在沒有事先充分準備的情況下,一般不容易檢查到,使得摩托車駕駛員僥幸逃脫。
(二)超員超載。節假日和農村趕集期間摩托車超員違法行為特別突出。人們走親訪友,許多摩托車載人少則三人,多則四五人,路面人流如潮,給交通安全帶來隱患。近幾年縣交警大隊轄區的死亡交通事故中,約30%屬于摩托車超員造成的。
(三)無牌證、假牌證或不按規定投保交強險車輛上路行駛。交警大隊每年都對無牌無證摩托車進行整治,且力度也很大,但無牌無證摩托車仍然較多。產生的主要原因,首先是稅費過重,一些購買摩托車者為了省錢,有意不上牌,也有一些人因掛牌時間拖得太長,等到要上牌時因要多交一筆可觀的購置稅滯納金,權衡輕重認為上牌不劃算,于是干脆不上牌。其次,交警車管部門的便民措施未能真正惠及山區農民,偏遠地方的農民辦理年檢標志業務需到幾十公里甚至100公里外的縣城辦理。而無牌無證上路行駛,遇交警檢查時就采取強行沖卡等行為,跑得一次算一次。遇上電子警察更是有持無恐。車被抓到了,丟下車就走,過后找有證的人代處罰或干脆棄車不接受處理。
(四)不帶安全頭盔。農村山區道路駕駛摩托車者90%以上不帶安全頭盔。主要原因是交通安全意識淡薄,沒有意識頭盔保護頭部的重要性,怕麻煩,沒有養成良好的習慣。2011年,轄區涉摩致人死亡的XX起重大交通事故中,有XX起是因駕乘人員不帶安全頭盔致死,占94.1%。如果駕乘人員帶上安全頭盔可以大大降低死亡率。
二、摩托車交通違法行為的危害性
摩托車發生違法行為,大都會想方設法逃避檢查,發現有執勤交警就調頭或繞道而行,嚴重的是違法者無視交通安全法規,違法駕車沖紅燈,拒絕接受檢查強行沖關,其危害性較大。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一是危害交通安全。摩托車駕駛員因拒絕接受公安交警檢查而強行沖關,多數是有較嚴重的交通違法行為在先,如無證駕駛、駕無牌無證、假牌證車等,已經存在交通安全隱患。為達規避處罰之目的,強行沖關是首選,往往是慌不擇路,超速行車。不管是心理還是行動都已失常,遇到緊急情況操作不當,容易造成其自身和其他交通參與者的人身財產損害??梢?摩托車駕駛員為逃避檢查而強行沖關等行為已嚴重危害交通安全。二是破壞執法環境。摩托車駕駛員拒絕接受檢查而采取的逃避行為,對自覺接受檢查而受到處罰的違法當事人有顯不公平,一方面群眾對此有意見,另一方面容易加深逃避檢查"能跑則跑"的僥幸心理。三是社會影響惡劣。摩托車駕駛員在眾目睽睽之下逃避檢查而強行沖關,又輕易逃脫,容易對一些群眾造成誤導,認為交通法規可有可無。長此發展下去,此現象就會不斷蔓延,正常的交通秩序就會遭到破壞,群眾對執法部門嚴格公正執法水平就會產生懷疑,顯而易見,摩托車駕駛員為逃避檢查所采取的惡劣行為,在社會影響已非同一般。
三、解決當前摩托車交通安全管理存在的突出問題的對策
摩托車的交通違法行為,已成為我縣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突出問題,是交通管理中諸多矛盾的主要矛盾,已到了非治不可的地步。本人以為,各級政府公安交管、交通、城管、公路等部門要認真履行好各自的職責,齊抓共管打一場攻堅戰和持久戰,才能徹底根除這一交通安全隱患。
(一)整合警力,加大整治打擊力度,從嚴從重處罰。進一步落實公安部、省公安廳關于實行公安派出所管理道路交通安全的規定,破除傳統的思維定勢,把交管工作放到整個公安工作中看待和推進,更要有效整合公安機關內部資源。同時,交警部門要發揮交通管理主力軍的作用,除加強正常路面監控,嚴查摩托車各種交通違法行為外,還要經常性進行摩托車專項治理,集中優勢警力,對超員、酒后、無證駕駛、駕駛無牌車等嚴重交通違法行為進行全面整治。整治時,做到精心安排,合理布置,增加巡邏密度,點線結合,相互配合,一旦發現逃避檢查的摩托車,執勤人員相互配合堵截,在控制范圍內,進行有限圍堵,使逃避檢查的摩托車難以得逞。對查獲的強行沖關者要嚴格按《治安處罰法》的處罰規定,給予從重從快處罰,該拘留的毫不留情給予拘留處罰,同時對逃脫的強行沖關者及時記下車號,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要追根究底,組織專門人員深入追查,不管其躲到哪里都要將其治之以法,不讓任何僥幸行為得逞,凈化交通安全氛圍;對無證駕駛者,除按規定給予最高額度的罰款外,還要予以拘留,達到教育大部分人的目的。
(二)強化駕駛員交通法規教育,提高廣大駕駛員遵守交通法規和交通安全意識。在培訓摩托車駕駛員和對摩托車駕駛員進行年度審驗時,要有計劃進行系統的交通法規教育,并進行嚴格考試,考試合格后,方能領取駕駛證或通過年審。對在路查路檢中查獲的無證駕駛人員可暫扣違法車的同時,強制其參加交通安全法規學習。做到抓一個教育一個,最后達到教育一片的目的。
(三)政府加大投入,搞好交通基礎建設,建立公共交通網絡。加大公共交通的發展,進一步方便群眾出行?,F實中,正是公共交通無法滿足群眾出行需求,才使非法營運載客產生了市場。針對此情況,政府應加大交通基礎設施的投入,特別是相關部門切實加大公共客運的投入,加強各路線、路段的公共交通的投入,確保每一個路段都能通公交,對現有公共交通體制進行改革,科學合理地配置公共交通資源,滿足群眾對出行交通的需求,才能從根本上解決農村農民傳統使用摩托車作為交通工具出行習俗,才是破解農村交通安全管理束縛的最有效途徑。
(四)擴大宣傳范圍,創新宣傳形式,形成良好輿論氛圍。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紙等新聞媒體以及舉辦一些形式多樣、生動活潑喜聞樂見的宣傳活動,特別利用好中小學校這塊宣傳陣地,在學校廣泛開展交通安全宣傳教育,通過教育學生延伸到教育家長的模式,以全民的教育方式全面提高市民的交通安全意識和知識,使交通法規深入人心,使群眾特別是一些部門領導對摩托車交通違法行為行為的危害性和后果嚴重性有深刻認識,從而自覺遵守交通法規,積極配合交警執法,對不服從管理的摩托車駕駛員所引發的群眾性糾紛,正確對待,協助解決。對強行沖關者進行從重處罰的同時,及時通過新聞媒體對事實真相予以曝光,做到懲一儆百,對違法者起到威懾作用,此外,可在電視上開辟專欄、專門請一些被查獲的強行沖關而受到處罰者談感受,通過對真人真事的了解,使群眾進一步提高遵守交通法規的自覺性,從而積極主動配合交警整治摩托車交通違法行為的行動。
(五)交警車管部門的便民措施首應惠及偏遠山區農民。農民利益無小事,車管部門應引導社會檢測力量發展移動檢測線,車管部門配置流動服務車,利用趕集日,深入山區為農民辦理車管業務,方便農民,減少農村農民使用摩托車的麻煩,減輕他們的負擔,減少摩托車違法。同時,進一步推進落實省交警總隊的便民利民措施,將摩托車牌證的車管業務下放到基層交警中隊。
作者:楊愛民
編輯: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