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漢(1892~1939) 壯族,原名韋代仁,字首經,化黃子英,小圩新寨村人。7歲入學,23歲畢業于縣立高等小學堂。1916年考入湖南省立第三師范。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毛澤東在長沙領導新民學會,倡導長沙等地學生參加愛國運動,韋漢與“學友互助會”的成員,串聯各校同學,上街集會游行,聲援北京學生愛國運動。同時發起成立了“湘南學生學生聯合會”,成了“學聯”的骨干。
1920年下期,韋漢由三師畢業回鄉,在凝香小學任教。1921年秋,經學友鐘瑛介紹到衡陽新民中學任教,并成了革命團體“心社”的骨干成員之一。10月,中共湖南支部成立,毛澤東在衡陽發展“心社”骨干蔣先云等人入黨,建立衡陽第一個黨小組。冬,韋漢經蔣先云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1922年2月,韋漢受組織派遣到常寧水口山鉛鋅礦從事工人運動,冬任水口山社會主義青年團地方委員會書記。12月5日,與蔣先云等共同發動領導了歷時23天的工人大罷工。由于罷工遭到了軍閥鎮壓,韋漢按黨組織安排轉移到安源煤礦,繼續開展工人運動。
1924年,韋漢受命從安源回到江華開展建黨和農運活動。先在縣立高小任教,以此為據點傳播馬克思主義,教育學生關心國家的前途和命運。發動學生反抗校長楊霖拉幫結哌的統治。到第二年春,先后發展了程芳、胡青松等9人入黨。5月,建立起中共江華支部,韋漢任書記,隸屬中共湘南特委。
1925年秋,韋漢回嶺東區組織農運。先在新寨、蓮花、寶鏡等16個村建立農民協會。10月9日,在大圩迴龍寺召開嶺東區農民協會成立大會,3000多人參加,選舉何恩波為農會主席。農民運動很快波及全縣,黨的組織亦迅速壯大。到1926年10月,中共秦山區支部、城廂區支部先后建立。全縣有了3個支部,38名黨員。韋漢按照“四大”通過的章程規定,于1927年1月組建了中共江華地方執行委員會,隸屬湘南特委。韋漢為書記,蔣應采、王賢能、蔣元齋、蘭世鎧為委員。2月,又幫助組建國民黨江華縣黨部,韋漢為常務委員。為開展農運活動創造條件。3月,韋漢和省農運特派員吳柱籌建了縣農民協會,選舉何云溪為委員會。至6月止,全縣大部分區鄉和部分村落建立起農會,擁有會員20500人。縣工會、商民協會、教育會、學生聯合會也應運而生。
1927年5月,“馬日事變”后,韋漢根據上級“各地農會宜鎮定應付事變”的指示,召開緊急會議,研究應變措施,會議決定分散,轉入鄉村斗爭,保存革命力量。他同何云溪等人回嶺東區,執委遷往大圩武子廟,唐漢民回秦山區,蔣應采、王賢能、吳柱留守縣城。韋漢回嶺東后,利用農民秋天在蘇里村打“萬人醮”的機會,組織3000農會會員,反對土豪劣紳壓榨的游村活動,壯大了農會的聲勢。冬,又整頓農會組織,武裝農民,建立起新寨、東沖等9個村的農民自衛軍。同時在武子廟先后發展了三批黨員。
12月,湘南特委計劃組織“湘南年關暴動”,派羅醒吾來主持以江華為中心的永(明)、道(縣)、寧(遠)四縣總暴動。韋漢與羅醒吾、吳柱、何云溪等人商定了暴動計劃,成立了暴動指揮部和赤衛隊。正待行動時,有人叛變,計劃落入敵手。1928年2月21日晚,縣“挨戶團”常備隊隊長毛鵬翥率部圍住了武子廟,羅醒吾被捕,韋漢、吳柱等逃出。
韋漢脫險后,到廣西鐘山縣望高茅窩洞任教。當他看到礦霸強占田水洗砂時,就支持農民同礦霸斗爭。他替農民寫狀子告礦霸,使礦霸被拘禁。1937年冬,轉回本縣瑤山貝江熊巴沖教書,在瑤民中傳播革命思想,與當地瑤民領袖馮紹異交往密切,積極贊助馮紹異組織湘桂邊境瑤族青年抗日,并為之策劃。當馮紹異被誣入獄時,他又四處奔波多方設法營救。1939年3月20日國民黨江華當局,竟以“匪首”罪名將其逮捕,槍殺于魚涼山,時年47歲。
來源:江華新聞網
作者:江華新聞網
編輯: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