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愛昆 沱江鎮百家尾村人。中共黨員,1929年9月在上海出生于革命家庭(其父陳為人母韓慧英均系中共黨員)。曾在上海、江華縣、道縣等地讀書,1946年秋畢業于省立第七師范初中部。
1929年春,赴上海擬通過黨組織介紹到蘇北解放區參加黨領導的人民解放戰爭,因蔣介石發動內戰,交通中斷,滯留在上海。為了生計,經我黨地下黨員張瓊同志幫助到上海中英制藥廠當制藥工。1945年5月,我黨在上海的秘密電臺遭敵破壞(姨父秦鴻鈞,姨韓慧如均系中共黨員地下電臺工作者,雙雙被捕),為逃避敵特的大搜捕,回到了江華老家。隨即在江華縣城鄉廣大知識分子和農民中宣傳黨的宗旨、人民解放戰爭的大好形勢。同年7月,加入我黨領導的地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并任沱江團支部書記;深入廣大農村,發動農民群眾,組建了新農會,并受組織派遣打入偽湘南行署衛營,通過進步人士涂斌(白山竹人,副營長)控制警衛營,掌握武裝斗爭力量,為江華縣的和平解放做了大量工作。
1949年11月,江華縣人民政府成立后,分配在第一區政府從事公安工作。11月調江華縣公安局任副股長。1955年參加中國共產黨,五月調入公安廳一處工作。歷任科員、副科長、科長、偵察隊副隊長、副處長、廳政策法律研究室正處級調研員等職。在四十多年的公安工作中,一貫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公安事業,工作積極,吃苦耐勞,受到了領導和同志們的高度贊揚。1955年在治理洞庭湖的戰斗中榮立大功一次,1956年以來因工作出色先后幾次評為先進工作者。
調省公安廳政保處后,長期從事隱蔽戰線工作,在與敵特、間諜的半爭中作出了重要貢獻。勤奮學習,善于思考,思維敏捷;組織深入,縝密偵察,取得了對敵斗爭的一個又一個勝利,積累了豐富的斗爭經驗。在偵破一起重大特務案件中,巧妙運用各種偵察手段,抓獲了敵特,受到公安部表揚,被認為是文化大革命后破獲的第一起敵特案件;在偵破“203”案件時,正值農歷除夕,團年飯也顧不上吃就出發衡陽、貴州,廢寢忘食連續作戰,迅速破案;在偵破一臺特案件時,不顧疲勞和其他同志一道走南闖北,同敵特巧妙周施,迫使敵人投案自首。多年來積累了許多偵破敵特案件的經驗,1986年公安部一局召集南方五省“會診”敵特疑難案件,被特邀出席“會診”。憑借自己的經驗,正確分析敵特活動的規律特點,提出了有重要價值的偵察方案,受到與會同志的好評。在偵破案件中,政策觀念強,注意劃清界線,分清敵、我、友,在保衛新生的革命政權,鞏固無產階級專政,保衛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中作出了較大的貢獻。為人民公安事業貢獻了畢生的精力,是堅強的人民衛士,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不愧是革命先烈的好后代。
1990年7月21日,因患重病經多方醫治無效在長沙逝世,終年六十一歲。
來源:江華新聞網
作者:江華新聞網
編輯: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