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再生資源回收管理工作,是保護環境、保持生態平衡的重大舉措,也是發展循環經濟、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隨著新形勢的不斷發展,再生資源回收行業產生了不少新情況、新問題和新矛盾,影響了社會治安秩序和城市環境。為有效規范再生資源回收市場經營秩序,鏟除違法犯罪滋生源,近年來,江華瑤族自治縣創新模式,不斷加大規范化管理工作力度,堅持“四個到位”,加大對再生資源回收行業的治安管控力度,收到了良好的工作成效。
一是組織領導到位。為準確掌握全縣再生資源回收行業的真實情況,我縣政法部門對轄區內的再生資源回收站點及流動收購廢舊物品人員進行了實時調查摸排,及時了解行業動態,準確掌握了經營業主和從業人員的基本情況,并及時建立行業臺賬,做到了底數清、情況明、信息靈。縣委、縣政府對排查中發現的問題高度重視,成立了全縣集中整治再生資源回收行業專項行動領導小組,出臺了《再生資源回收市場整頓實施方案》,由縣委政法委牽頭,公安、工商、城管、環保、文明辦等部門各負其責,全面開展再生資源回收管理工作。
二是宣傳培訓到位。再生資源回收行業整治關系到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關系到民生問題,關系到社會治安秩序的穩定。為大力提高從業人員的守法意識,克服僥幸心理,自覺抵制收贓銷贓違法犯罪行為,從源頭上堵塞違法犯罪分子的銷贓渠道,我縣始終堅持“以人為本、教育為先”的原則,加大教育培訓力度,積極爭取業主的理解和配合。充分利用年檢驗照、集中培訓、日常巡查等時機,通過宣講、電視公告和發放宣傳單的形式,組織廢舊收購業業主和從業人員學習《治安管理法》、《再生資源回收管理辦法》、《廢舊金屬收購業治安管理辦法》等有關法律法規,進行經常性的法制宣傳和警示教育活動,有效提高了從業人員的法制觀念和守法經營意識,促使經營者守法經營、規范經營。今年6月份,我縣召開了再生資源回收行業集中整治專項行動動員及業主培訓會,同時,以社區為單位召開了再生資源回收業主座談和工作落實會,并向各業主送發《致各再生資源回收業主的一封信》,營造了良好的整治氛圍和社會環境。
三是清理整頓到位。在強化備案登記的基礎上,我縣以信息研判為抓手,通過調查摸清全縣無照經營、違規經營,特別是涉嫌非法收購被盜物資收購站點的底數和具體情況,在切實做到“底數清、情況明”的基礎上,開展重點打擊和區域性專項整治行動,從源頭上堵塞管理漏洞,嚴厲打擊不法經營活動,有效維護了再生資源回收行業的市場經營秩序。今年7月份以來,我縣集中力量,在全縣9個重點區域,針對無工商營業執照經營的行為;無公安備案經營的行為;違法收購電力、電信、廣播電視、鐵路、城市公用設施等廢舊專用器材和報廢機動車的行為;不按法律規定實行實名登記收購的行為;收購贓物或者有贓物嫌疑的物品和收購國家禁止收購的其他物品的行為;容易釀成如火災等重大事故的消防安全問題、違法違章搭建、廢舊物資亂存放、人員混雜居住等六大問題開展了強力整治。特別是縣公安局作為行業管理的主力軍,始終堅持“業務牽頭,屬地管理”原則,在落實日常管理責任的同時,抽調專人組成再生資源回收行業檢查工作組,運用明察、暗訪、隨機抽查和突擊檢查等多種形式,對全縣廢舊物品收購站(點)進行全面檢查。對存在問題的收購站點,依法當場進行處罰和批評教育,并責令其完善相關手續,在有效強化治安管控的同時,對廢舊物品收購業主起到了強力震懾與教育警示效果,提高了廢舊收購業從業人員的守法經營意識。同時,為了進一步加強管控,我們注重謀劃長遠,在廣泛征求群眾和業主意見的基礎上,在縣城內劃定目前再生資源回收店較為集中的三里橋至六積灣(馮乘路)、三里橋至白沙洲(豸山路)、七拱橋至老縣村(長征路)等遠離街道又方便出入的、適合再生資源回收行業經營的三個區域作為定點區域。將分布在主要街道,周邊群眾意見大、影響市容市貌的再生資源回收店轉移到指定的區域經營,逐步形成了相對集中的管理新格局。
四是制度效應到位。創新社會管理就是要制定完善科學、管用、長效的管理新機制。結合江華實際,我縣在創新再生資源回收管理上,建立健全了一系列規章制度。一是堅持了五項原則。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嚴格確保依法經營的再生資源回收行業業主、從業人員的合法利益;堅持依法管理的原則,整合現有法律法規資源,合理合法設置門檻;堅持屬地管理的原則,按照社區行政區域劃分,實行層層負責,綜合治理;堅持“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工商、公安、城管、社區等有關部門按照各自行政管理職能,在證照發放、治安管理、消防管理、環境管理、衛生管理等方面,加強日常監管,相互協作;堅持有序發展的原則,做到合理確定總量,統籌規劃,合理控制,適度發展。二是推行了五項制度。推行“準入關”制度,由工商部門負責,公安、城管、社區等部門配合,嚴把登記關口,依法查處取締無照從事廢品收購經營行為,對不符合要求的一律不予準入,從源頭上杜絕收贓銷贓的事件發生。推行責任追究制,嚴格要求各業主必須向轄區派出所簽訂《廢舊物品收購業主保證書》和《廢舊物品收購業治安消防管理責任書》,明確了責任和義務。推行崗位培訓制,以鄉鎮或社區為單位,分別對再生資源回收行業業主、從業人員、流動收購廢舊金屬的自然人分別進行培訓,并進行實名登記。推行持證掛牌上崗制,對所有收購人員都實行持證掛牌收購。推行日常檢查制,由工商、公安、城管等職能部門加強日常檢查力度,及時發現和查處違法違規收購行為,督促落實收購實名登記制度、情況報告制度,真正做到收購物品來源清楚,銷售物品去向明確。三是健全了五項機制。健全了協調機制,工商、公安、城管、社區等職能部門定期聯系,協調配合。健全了情況通報機制,實現了信息共享。健全了聯合執法機制,及時組織開展有針對性的聯合執法整治行動,及時取締無證照經營、無上崗證收購,及時查處和打擊違法犯罪。健全了臺帳資料采集機制,由社區民警及時記錄轄區內再生資源回收經營單位(站、點、個人)變化情況,督促業主到相關機關變更登記情況。健全了督查督辦機制,由縣委政法委、縣綜治辦對行業管理工作進行督查督辦,堅決杜絕反彈。
通過創新再生資源回收管理,進一步規范了從業人員合法經營,最大限度地減少了各類涉案事件的發生。今年,我縣成功打掉一特大盜竊電纜團伙,抓獲犯罪嫌疑人7人,一舉破獲了電纜被盜案近40起,涉案價值近50萬元,抓獲違法人員5人,查處治安案件5起。全縣主要街道的廢品收購店都按要求進行了搬遷,做到了門口不堆放雜物,店內物品分門別類擺放有序,不違規收購物品,收購廢舊金屬都嚴格按規定登記詳細清楚,各項制度、牌證均上墻,全縣再生資源回收市場逐步走上了良性發展軌道。
來源:江華新聞網
作者:縣委辦綜調室
編輯: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