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龍在江華瑤族自治縣濤圩、白芒營一帶十分流行。
相傳明嘉靖七年(1528),江華瑤民因忍受不了當(dāng)?shù)毓偌澋膲浩扰c剝削,便推舉19名代表上京告狀,終于廢除了“不準瑤民擺桌子吃飯”和“逢年過節(jié)要宴請官紳”的兩條陋規(guī)。19名上京的代表回到家鄉(xiāng)后互相擁抱,騎肩起舞,以示慶祝,此后便逐漸形成“人龍”的體育運動項目。
人龍一般由19人組成,龍頭為三人。一人是身強體壯的成年人,另二人是活潑可愛的少年。一少年跨坐在成年人肩上,一少年胸系彩帶掛在成年人胸前,少年并用雙腳挾緊成年人腰部。龍身為八節(jié),每節(jié)二人,一人站立,一人跨在站立者肩上,跨者頭向后仰搭在后一節(jié)跨者的腿上,并將雙手抱住后一節(jié)跨者的雙腳,后一節(jié)站立者用雙手抱住前一節(jié)后仰者的胸部,如此龍頭龍身互相連接。最后一節(jié)跨者全身后仰,構(gòu)成龍尾。龍頭向前舞動時,龍尾隨龍頭懸空擺動。龍頭龍身龍尾互相配合默契,舞動速度或快或慢,隊形變化多樣,有“串牌坊”等18套動作。人龍這一體育活動不僅運動量大,還可以培養(yǎng)運動員堅韌不拔的品質(zhì)。
“人龍”有“人柱、寶塔、串牌坊、雄鷹展翅”等18套動作。這項運動一般于每年春節(jié)和10月16日的“盤王節(jié)”舉行。
來源:江華新聞網(wǎng)
作者:江華新聞網(wǎng)
編輯:redcloud